基于科学探究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吴瑞珍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摘要:基于科学探究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设计探究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本研究为中学生物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科学探究素养;中学生物;实践研究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探究素养已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科学探究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基于科学探究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素养的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过程,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推动生物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推动生物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科学探究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设计探究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科学探究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在科学探究素养的背景下,还具有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科学探究素养是科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和培养具有潜力的科技人才,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人才也将成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基于科学探究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的策略
(一)设计探究式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设计富含探究元素的学习任务,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关键。教师可以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巧妙构思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驱动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动手实验、热烈讨论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式学习任务,让学生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光照时间和强度,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最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团队协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教师将学生科学分组,每组承担一个独特的探究项目,成员间通过明确分工、资源共享和紧密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在实践中锻炼了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能力。
例如:在研究“生态系统”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构建一个微缩生态系统。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材料,有的负责设计布局,还有的负责观察记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还深刻理解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三)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正逐步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新宠。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这些先进技术,打造极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近距离观察细胞结构、模拟生物实验等,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体验,同时也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教师利用VR技术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细胞世界。学生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细胞中,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四)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升探究质量
在科学探究素养主导的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尤为关键。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之旅的引导者和坚强后盾。通过巧妙的提问、适时的引导以及全面的反馈,教师助力学生深化对生物现象的理解,拓展科学思维,为培养具备科学探究精神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进行“遗传与变异”的探究活动时,教师先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遗传物质是什么?”“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完成了探究任务,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结束语:
基于科学探究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我们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学生不仅掌握了生物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这一研究中来,共同推动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莹,朱显峰. 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优化 [J]. 教育观察, 2023, 12 (14): 120-124.
[2]吴冬梅. 中学生物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J]. 甘肃科技纵横, 2020, (02): 171-172+222.
[3]刘玉霞. 科学探究能力与中学生物学教学 [J].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5): 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