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开展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研究

作者

季媛媛 咸立建

邑县教育和体育局

摘要:新课标下开展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研究,旨在探讨议题式教学如何有效应用于中职思政课堂,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本文通过分析议题式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了科学选定议题、营造民主氛围、搭建引导支架等具体策略。研究表明,议题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思政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内化,对中职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研究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中职思政课面临着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挑战。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其创新性、开放性和思辨性等特点,为中职思政课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具体应用,以期通过该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为中职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新课标下开展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课标强调中职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展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研究,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响应。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单向灌输模式,使得课堂更加活跃和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开展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研究,对于推动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提升中职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职思政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传统的思政课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议题式教学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社会背景,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标要求中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议题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讨论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积极向上的公民品质。

二、新课标下开展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选定议题,紧贴时代脉搏

科学选定议题,是议题式教学高效推进的基石。教师需紧密结合中职思政课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同时精准把握学生的现实需求与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兼具时代感、针对性和导向性的议题。这些议题应紧贴社会脉搏,映射现实问题,同时富有启发性,能够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砥砺其思辨锋芒,为思政课堂注入鲜活力量。

例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教师精选“为何中国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议题。通过引导学生热烈探讨,不仅深入剖析该道路的历史渊源、现实价值及未来展望,还巧妙培养学生的历史纵深感与政治认同感。这一过程,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更为深刻,认同感更为坚定。

(二)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议题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讨论。为了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教师应成为积极的倾听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勇敢发声,分享独到见解。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活动,教师能有效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这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有效沟通能力的绝佳平台。

例如:在讲解“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教师可以设计“职场中的道德困境与应对策略”的议题,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职场角色,如员工、管理者、律师等,从各自的角度探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职场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

(三)搭建引导支架,促进深度学习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搭建引导支架,为学生铺设理解议题的阶梯。这些支架不仅涵盖基础知识的铺垫,还包含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启发性的问题引导。通过这些支架,教师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深入议题核心,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考,为深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讲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时,教师可以先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引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接着,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如“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

(四)注重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在议题式教学中,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应超越单一的知识性评价,深入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实际表现。通过能力性评价,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表现性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与合作精神。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个性化教学中茁壮成长。

例如:在讲解“生态文明建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何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议题,并要求学生制定个人绿色生活计划。在评价学生的计划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结束语:

新课标下开展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职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更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科学选定议题、营造民主氛围、搭建引导支架及注重多元评价等策略,我们见证了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中职人才贡献力量,让中职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

参考文献:

[1]夏叶丹. 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运用 [J]. 亚太教育, 2022, (03): 79-81.

[2]林华蓉.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探究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2 (11): 65-66.

[3]阮志杰. “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 [J]. 教育观察, 2021, 10 (26):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