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视野下中职化工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徐妹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工学一体化模式逐渐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聚焦于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深入探讨在工学一体化视野下,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实践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化工行业的岗位需求。
关键词
工学一体化;中职教育;化工原理;课程改革
一、引言
中职化工专业旨在为化工行业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化工生产过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工学一体化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为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工学一体化视野下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适应化工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实践操作、问题解决、团队协作等能力。传统课程教学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工学一体化改革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传统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工学一体化模式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习效果。
2.3符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工学一体化教学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学习,更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工学一体化视野下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重构
对化工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如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每个项目包含具体的工作任务,如离心泵的操作与维护、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2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
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例如,在“流体输送”项目中,教师提出实际生产中的流体输送问题,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和操作模拟,最后完成项目任务并进行汇报展示。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3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工学一体化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编写详细的操作步骤、案例分析和思考练习题。同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虚拟仿真软件、在线测试系统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例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化工设备的操作和故障排除,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4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则以项目成果展示、理论知识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四、工学一体化视野下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成效
4.1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
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在企业实习和就业中,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受到企业的好评。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解决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4.2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4.3校企合作加强
课程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设备和实习岗位,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五、工学一体化视野下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5.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中职学校部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需要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2教学资源投入问题
开发工学一体化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中职学校由于资金有限,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5.3学生个体差异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存在个体差异,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结论
工学一体化视野下的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是适应化工行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投入和学生个体差异等挑战。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断完善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为化工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