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大概念引领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构建
时佰江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214000
本文系:江苏省 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 学科育人视阈下基于物理大概念的“教学评”模式研究(立项编号:B /2022/03/84)
摘要:本文聚焦以学科育人为导向,探索高中物理大概念引领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构建。阐述该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意义,提出从主题确定、教学活动规划、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的构建策略,并结合教材课例进行说明。旨在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知识传授与学科育人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概念;主题式教学;学科育人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科育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碎片化传授使得学生难以构建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对物理学科的本质理解不深,不利于学科育人目标的达成。大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核心要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统摄性,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视角理解学科内容。主题式教学则以特定主题为线索,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将大概念与主题式教学相结合,并以学科育人为导向构建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对推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科育人为导向下高中物理大概念引领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构建意义
大概念引领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知识学习层面,它帮助学生打破知识碎片化的状态。学生围绕大概念展开主题式学习,能够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知识体系,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构建起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从能力培养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在主题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归纳总结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通过演绎推理预测物理现象等。同时,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中,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进而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学科育人方面,以学科育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科技、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实现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学科育人为导向下高中物理大概念引领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精准确定主题
1、基于大概念与教材内容
教师依据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大概念和教学内容确定主题。以 “牛顿运动定律” 大概念为例,结合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确定 “汽车安全性能中的物理原理” 主题。该主题涵盖了牛顿第二定律(汽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汽车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等知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汽车安全问题出发,深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2、结合学生兴趣与生活实际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选择主题。如针对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结合人教版教材中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等知识,确定 “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奥秘” 主题。这样的主题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航天现象相联系。
(二)精心规划教学活动
1、问题驱动探究
教师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在 “探究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主题教学中,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提出问题:“生活中为什么需要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变压器是如何实现电压变化的?” 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多种教学方法融合
教师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在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主题教学中,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教师先通过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光导纤维在通信中的应用等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科学设计教学评价
1、多元化评价主体
教师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在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主题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学生自评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收获;学生互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教师既关注学生在主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 “电容器的电容” 主题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电容影响因素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终结性评价通过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相关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结语
以学科育人为导向,构建高中物理大概念引领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合理确定主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韩小雪. 指向物理观念的知识层级建构及其应用研究[D]. 广州大学, 2024.
[2]杨雅婻. 高中物理学科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