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

作者

蔡娜

河北省保定市 定兴县第四实验小学 072650

摘要:为了做到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轻包括带不限于课后作业、校外培训等等所带来的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相关部门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制定了“双减”政策,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的压力得到了些许缓解,但是因为各地人文因素,地理差异问题,各地执行程度各不相同。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来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落实贯彻“双减”政策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发挥“双减”政策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减负增效

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为学生减负增效,增强学习效果展开讨论,提出针对性意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课程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转换、教学思路的转换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学生增加学习效果,减轻不必要的压力负担。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双减”政策背景下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增效原则

1.1知识趣味性原则

数学学科一直是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数学公式枯燥无额,数学逻辑天花乱坠,让很多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把数学作为死敌,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很多学科都有关联性,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在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多样化发展的今天,数学是必不可少的,知识趣味化要求教师本身有着丰厚的知识底蕴,其次才能够找到表面枯燥的数学公式背后的逻辑乐趣并以一种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同学们,知识趣味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数学的枯燥乏味问题[1]。

1.2层次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知识统一进行讲解,统一布置作业,统一的考核,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个别学生的学习,会导致有些学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后产生厌学倾向。老师可以根据当天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分层次管理。

1.3精炼化原则

“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是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轻负担,这要求老师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抛弃传统的“多多益善”想法,避免布置许多无意义的作业,即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对学习没什么提升,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要对作业的精准把控,哪些作业布置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些作业完全就是重复式的,毫无意义的作业这些老师心里都要清楚,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作业布置的精细化,真正符合“双减”政策所倡导的增效减负。

2.“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

2.1控制作业的“量”和“度”

“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小学数学作业的量,以往的数学作业数量繁多,其中很少有真正精细的作业,大部分都是一些重复式的,没意义的作业,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得不偿失。想要保证作业的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住布置作业的量。其次就是度,把握好所布置作业的度,不要布置的太难,太难不好完成的作业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只有及把握了作业的量,又把握了作业的度,才能真正做到增效减负的效果[2]。

2.2联合家长,共同减负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者比老师更重要的角色,经调查发现,孩子的学习负担不只是来自学校,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很多家长有给孩子私下布置很多作业,导致孩子不仅仅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额外布置的作业,学生苦不堪言。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和家长沟通,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共同做到为学生增效减负。

例如老师就可以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也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外老师可以向家长讲讲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规划,请求家长的配合,不要私下给孩子过多的作业,这样家长和老师一起来管理学生的教育,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不会掉队,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2.3分层次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脑发育迅速,人与人之间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可能同样的学生并不会领悟完全相同,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的同学掌握而有的同学却不能理解,传统的方式是“一刀切”统一管理,作业统一布置,这样总会有些学生感到不适。分层细化管理是要求老师按照学生课堂表现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分别管理,知识点掌握比较不错的可以提前预习新内容,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的同学则要巩固知识点,这样做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跟得上进程,不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厌学。分层次管理对应“双减”政策的落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3]。

例如,学校可以设定一定的考核,可以为每月每周或者是每堂课的最后十分钟,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考核成绩单独制定教学规划,单独布置作业,使得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被照顾到,都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2.4作业与生活相关联,设计生活化作业

传统的家庭作业百分之九十都在书本完成,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和书写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和视力有影响,而且还容易产生过度疲劳导致厌学。老师可以把数学作业的布置变得更生活化,多一些动手作业,这样的作业在完成的时候不仅能起到一个和放松精神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一个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在放松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两全其美,既做到了增效,也做到了减负。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白天老师讲了几何学,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概念和相关知识,那么在下课时老师可以布置一个回到家自己动手完成一个三角形或者是菱形的小作业,也可以融入知识点,比如增加要求,做一个体积为多少多少的圆柱体,这样学生们回到家后即要动手做图形,还要回想白天课堂上讲的求体积公式,并经过自己的推算来完成作业,即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复习了功课。实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美好愿景。

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帮助义务教育阶段难道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学习效率。为了“双减”政策的实施,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基础阶段,为以后学习更加深奥专业的知识打基础,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大脑都在飞速发展,高强度的学习和繁重的课后作业以及校外培训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培养兴趣。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何玉新.“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途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2(34):33-34.

[2] 陈元梅.解析“双减”政策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大世界,2022(2):18-19.

[3] 廖力伟.“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8):48-50.

本文系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

课题标号:23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