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神经康复科早期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蒋轶 何利枝 周华春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吞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和咽喉的运动功能出现异常,这是由于复杂的神经调节、控制、呼吸功能与全身情况等不同种因素一起作用引起的后果。就目前就诊的患者情况来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急性期,很多患者都出现了或轻或重的吞咽障碍。而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一般很难能正常饮食,沟通交流也是一个难题,即无法实现语言交流。根据研究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诊断治疗期间,对该病症状要引起重视,即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评定和早期治疗,这样才能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减少给生命健康带来的危险[1]。以下本文将选取近一年来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早期吞咽困难患者实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了近一年来就诊的 80 例患者展开研究,并分为各 40 人一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所以患者及其家属都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配合参与研究。其中经过医学检查和诊断,对于检查出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全部确诊为是首次发病的脑出血或者脑梗死导致的,排除了患者存在感觉性失语和精神障碍的可能。另外,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 47-78 岁区间,平均年龄为(56±5.9)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2 例、18 例,实验组的患者年龄在49-75 岁区间,平均年龄为(54±5.2)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 19 例、21 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情况和男女比例,差异并不明显, P>0.05 ,故而可以证明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 40 例患者,医院医护人员主要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时刻观察,在开展相应护理工作时,要以科室内的护理标准和规范严格执行。

对于实验组的 40 例患者,医护人员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基础功能锻炼方面:每个人在正常吞咽时,一般离不开口腔、咽喉、食管等部位的共同协助,然而受疾病的影响,通常患者的神经中枢无法正常运转,以至于吞咽功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而通过实施和加强基本功能锻炼,患者吞咽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即吞咽困难可有效缓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护理人员在具体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时,应重心放在面部肌肉、口唇、舌、提食等方面的锻炼上,并且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结合不同病人的病情,护理人员还应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基础功能锻炼计划,并且要督促患者每日进行锻炼,即切实做到每天锻炼两次,并且每次能坚持 30 分钟左右[2]。另外,在锻炼患者舌肌功能时,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要努力将舌头伸出口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

刺激训练:在用餐过程中,通常而言如果人的吞咽功能无异常,那么有着密切联系的嗅觉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为了能够刺激和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护理人员还可以适当利用嗅觉刺激的方法,比如对芳香疗法进行利用,然后将各种各样的气体让患者亲自感受,这样患者在吸入香味时,嗅觉做出反应后,吞咽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刺激。同时,还可以利用眼部冷刺激的方法,即在患者舌后根处植入沾有冰水的棉签,然后指导患者努力进行吞咽,这样也能达到刺激吞咽功能的目的。

经口进食护理:针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护理人员除了要了解吞咽功能的实际情况外,对于改善的程度也要予以用心评估和观察。倘若患者恢复的情况相对理想,那么经口进食护理便可适当增加。其中,患者在进食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其保持舒服的姿势,并且进食不宜速度太急促、动作太粗暴,应做到缓慢、轻柔进食。在用餐完毕,患者的呼吸道要注重对其进行清理,避免有食物残渣留在呼吸道内,从而使呼吸道出现堵塞情况,进而造成呛咳。最后,在进行进食护理时,不应该让患者食用难消化的食物,应尽可能地以半流食、流食为主,还应让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心理护理:为了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人员在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干预强化,即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患者的自身感觉和心里话要认真倾听,并且要耐心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鼓励患者要乐观,要相信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是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对于情绪较悲观、心态极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可以用以往其他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下治愈的例子来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以让其能够对身体的恢复充满希望,敢于直面困难。

健康教育:从选取的研究对象情况来看,吞咽困难患者的年纪相对较大,并且对于这方面的健康知识也并不了解。因此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普遍情况,应重视开展患者关于这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以让患者能对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为了让患者家属也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使患者家属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这样患者家属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后,便能更好地和护理人员监督患者,以让患者在两者的共同监督下早日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

吞咽障碍情况:主要以吞咽障碍测量表的评定方法作为依据,其中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不能通过嘴巴进行,需要用鼻饲对营养和水分进行获取者则评定为 1 级;在进食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语意结构以及一定的安全技巧,并且口腔处于准备期内则评定为 2 级;而如果患者在口腔外则评定为 3 级;而当患者只有在极个别时候进食要配合技巧,并且水分和营养可以正常通过饮食摄入,且饮食限制情况较少则评定为4 级[3]。

治疗有效率:在实施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根据患者情况护理效果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显效,第二种是有效,第三种是无效,其中有效率 Σ=Σ 有效 + 显效。

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满分为100 分,其中80-100 分为生活质量水平良好,60-80 分为生活质量水平一般,60 分以下代表生活质量水平极差。

1.4 统计学方法

在对这 80 例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主要利用 SPSS 21.0 版本的软件来进行,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 )表示,在对数据进行检验时,前者用x2 进行检验,后者用 t 进行检验。当 P 小于 0.05 时,那么则证明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是相对较大的,故而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障碍情况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情况时,以吞咽障碍测量表的评定方法作为依据,对照组被评为 1 级障碍的有 0 人,2 级障碍的有 18 人,3 级障碍的有 17 人,4 级障碍的有5 人,并发症发生率为 7.2% ;而实验组被评为1 级障碍的有0 人,2 级障碍的有9 人,3 级障碍的有 19 人,4 级障碍的有 12 人,并发症发生率为 0.9% (见表 1)。由表可见,实验组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吞咽障碍情况相对较为乐观,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且P<0.05 ,故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测量比较 (n,%)

2.2 治疗有效率对比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时,对照组显效的有 14 例,有效的有15 例,无效的有 11 例,治疗有效率为 72.5% ,实验组显效的有,有效的有 12 例,无效的有 5 例,治疗有效率为 87.5% (见表 2),且 P <0.05 ,故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而易见,患者在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后治疗有效率更高,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2.3 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由对比分析数据可知,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方面,在进行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差不大,评分皆在60 多分左右,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进行护理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护理之前增加了一定的数额,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的更多,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Σ 由此可见,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可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明显对患者的生活帮助更大,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

3 讨论

复杂性强是神经内科患者病症的显著特征,并且患病者的神经系统在失常的情况更容易引发脑梗死、脑卒中等病症,这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稍有不慎还极易致残。而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吞咽困难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已受到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在对电信号进行传输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进而就会形成吞咽功能障碍 [4]。基于此,患者在饮食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影响,必要时甚至需要依赖家属和医护人员才能达到饮食的目的。

为了有效解决吞咽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患者被检出有这一症状时,则应在前期就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以避免给患者的神经功能带来更严重的损害。而由上文分析数据可知,患者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在吞咽功能障碍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低,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另外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87.5%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72.5%( P<0.05, ),显而易见早期康复治疗对治疗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由数据可以充分证明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但是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 P<0.05 )[5]。简而言之,在神经康复科实施早期吞咽困难康复护理对病情的缓解和身体的康复作用凸显,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并积极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值得推广。

最后,为了达到吞咽困难的理想治疗效果,除上述分析的要重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外

为医护人员还应对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治疗开始阶段:虽然治疗吞咽困难目的是避免要长期通过鼻饲管进食,但是治疗初期通过这样的手段对患者的恢复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确保满足患者的身体需要,并且这也是恢复以口进食的基础。

治疗原则:首先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建立有效的交流方式,以充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以便进行下一步治疗。其次在必要时,为了更好地建立和恢复反射,护理人员可以对安全、刺激性的食物进行合理利用;再次护理人员要善于引导患者利用完整的自主支配促进吞咽技能;最后要增强患者口咽肌肉力量的锻炼。

具体治疗方法:

在交流方面,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之前,应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有利于吞咽治疗的训练。而在具体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用“是”和“否”,“对”或“不对”回答的疑问句型,简单、高效地和患者进行沟通。

在食物方面,倘若患者的吞咽反射很弱甚至已经丧失,且伴随脑干病变,那么为了促进吞咽反射,则需利用大量的食物刺激来达成预期效果,为此在对食物进行选择时,应对能增加味觉、质地紧密和有压力感的食物进行选择。而对于苹果汁、蔬菜汁和汤类食物,它们的食物刺激不强,因此在肌肉力量薄弱的情况,在口腔中便会很难控制这些液体食物。比如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患者,在吃上述提到的食物时,形成起动刺激的食团并非易事,但对于有环咽肌失调的吞咽麻痹患者,倘若已产生反射,那么液体和流食就容易进入人体的食道,但是固体食物并不能顺畅进食,因此这时为了对其功能进行改善,则可应用较大的食团来进行[6]。

在肌肉力量方面,倘若患者在饮用液体时不能安全地进行,并且也不能正常食用固体食物,那么护理人员则需教会患者经口吞咽鼻饲管。在口腔内部,通过饲管对舌和咽肌肌束进行刺激,这样可以有效收缩无力肌肉,而患者在吞咽饲管时,不仅能自己对营养进行摄取,并且吞食食物所需的肌力基于此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加强。而间断地插入饲管,不仅能使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及时得到补给,鼻饲管所带来的困扰也能得到有效的减少。此外,事实上经口插入饲管也是锻炼肌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患者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应多鼓励患者进行相应锻炼。

在自主控制方面,目前多数吞咽麻痹患者的智力和吞咽肌肉的自主控制能力并未丧失,而这种能力在进食训练中有极大的帮助,即当治疗进展到可以用食物和液体刺激吞咽时,在味觉、感觉和食物的温度上,患者的注意力可以在此有效地集中。同时,患者在吞咽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要有意识地屏住呼吸,并且在吞咽完毕,可轻轻地咳嗽,这样对呼吸道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吞咽困难这一症状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极大的,因此重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并且结合病情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充分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致残率,充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琼 . 神经康复科早期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 2022(1):297-300.

[2] 邢玉玲 . 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康复科吞咽困难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引文版 ) 医药卫生 , 2022(12):3.

[3] 韦晓霞 , 牛咏玲 . 神经内科早期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年 30 卷 35 期 , 257 页 , 2021.

[4] 刘海芳 . 神经内科早期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引文版 ) 医药卫生 , 2022(2):4.

[5] 解涛 , 尹锡影 , 牛利 .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 2023(5):4.

[6] 游小婷 , 章王媛 , 李婷婷 , 等 . 综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 2021, 2(9):3.

省市金牛区医学科研课题JNKY20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