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中高段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郑晋龙
衢州市柯城区新华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更侧重于其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学科,其作业设计更应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作业设计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体育领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身体素养、运动技能、健康知识、团队协作、心理调适等多方面内容。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体育中高段分层作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一)认知层面的问题
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及其在体育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设计分层作业时难以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分层教学并非简单地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进行划分,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学习内容和支持。然而,一些教师可能将分层教学误解为“快慢班”或“优劣班”,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偏差。
(二)操作层面的问题
目前,小学体育分层作业设计中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如何准确评估学生的体育能力、兴趣、需求等,并将其作为分层的依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层作业设计中,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难度适中、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是一个技术难题。过易或过难的作业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层面的问题
部分学校或教师在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时,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如时间、精力、资源等)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无法持续、有效地推进分层作业的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后,如何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作业难度和教学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是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一些学校或教师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中高段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核心素养目标,科学分层设计
教师应深刻把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精髓,即促进学生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体育品德及体育精神等多维度上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细致观察并评估每位学生的体能状况、技能掌握程度及兴趣爱好,以此为据,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为初级、中级与高级三个层次。在篮球教学的实践中,这种分层策略尤为关键:初级学生聚焦于运球、传球、投篮等基础技能的夯实,通过反复练习奠定坚实基础;中级学生则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入简单的战术配合与适度的对抗性练习,提升实战能力;而高级学生则挑战更高难度的复杂战术演练及高强度对抗比赛,旨在培养其领导力、团队协作与战略思维,全面提升其篮球素养与综合能力。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获得有效成长,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注重作业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为了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在设计体育作业时需融入多元化与趣味性的元素。在跳绳教学中,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体现。教师不仅安排了个人跳绳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基础技能,还创新性地引入了“跳绳接力赛”与“跳绳编花”等团队协作与创意挑战的游戏性作业。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跳绳的精髓,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为了延续这份学习热情至课外,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并鼓励他们录制练习视频上传至班级群。这一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激励,使作业过程变得更加互动与有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三)实施差异化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在跑步作业这一具体领域时,教师应当秉持差异化评价的原则,以全面、细致的眼光审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评价不仅局限于技能掌握——即跑步速度、耐力等客观指标的提升,更应深入探索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针对体能基础各异的学生,教师应灵活调整评价标准:对于体能较弱但展现出显著进步的学生,教师应慷慨地给予正面反馈与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与坚持,激发其持续进步的动力;而对于体能已较为出众的学生,则应设立更高的标杆,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极限,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精进与战术上的创新,以培养其成为具备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体育健将。通过这样的差异化评价策略,教师能够精准识别并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其在体育领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超越。
(四)强化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摇篮,其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在体育教育领域,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能够共同关注并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习惯,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定期向家长详细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进展,涵盖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跃度、体能测试的具体表现等多维度信息,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体育成长轨迹。同时,倡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体育生活中来,通过共同进行户外徒步、组织家庭运动会等形式,不仅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营造出浓厚的家庭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与坚持。此外,邀请家长亲临学校的体育节、运动会等盛会,让他们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与蜕变,共同庆祝体育带来的快乐与成就,这样的互动体验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家校合作的纽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体育分层作业设计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层次,并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作业内容,我们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兴趣。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技能,还促进了他们在身体健康、体育品德、体育精神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家校合作的强化为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使他们能够在课外时间也能保持对体育的热爱和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莹超.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27):134-137.
[2]樊晓平.“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多元化作业设计探析[J].今日教育,2023(Z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