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创意秀:读绘本,绘想象
陆晓慧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中心校鲁因幼儿园 044400
一、案例背景
学前教育大班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飞速发展的阶段,绘本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契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能极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绘本创意秀:读绘本,绘想象” 活动旨在利用绘本的独特魅力,激发大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案例内容
(一)绘本选择
选定绘本《我爸爸》,这本绘本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父亲形象,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书中夸张有趣的画面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为后续创意活动提供丰富素材。
(二)创意活动设计
在幼儿阅读绘本后,开展 “我的超级爸爸” 绘画活动,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爸爸最厉害、最独特的一面,同时可以为画作添加简单的文字描述。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身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充满激情地开场,模仿绘本中爸爸强壮有力的动作,以极具感染力的声音讲述《我爸爸》。过程中,模仿爸爸大口吃饭的模样,像马一样咀嚼,模仿爸爸游泳时的姿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爸爸不同的夸张形象,如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像房子一样高大。每展示一页,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有没有像这样厉害的时候呀?”,鼓励幼儿举手回答,引发他们对自己爸爸的联想,让幼儿快速融入故事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互动讨论
教师提前在教室的空地上,将小坐垫整齐地摆放成一个半圆,引导幼儿们有序就座。随后,教师微笑着开启话题:“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听了故事里的爸爸,现在呀,老师也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爸爸的故事。我小时候,有一次自行车坏了,特别着急,我爸爸不一会儿就把它修好了,当时我可崇拜他啦!” 讲完后,教师鼓励道:“小朋友们,轮到你们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啦,不管是一件小事,还是爸爸最拿手的本领,都可以和大家分享哦!”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小男孩兴奋地说:“我爸爸是篮球高手,每次打球都能投进好多三分球!” 教师笑着回应:“哇,那你爸爸在球场上一定超威风,他有没有教你打篮球呀?” 接着,一个小女孩小声说道:“我爸爸会讲特别有趣的睡前故事。” 教师温柔地问:“都讲些什么故事呀,是不是每次听着听着你就甜甜的睡着了?” 看到角落里有个害羞的小朋友,眼神闪烁却不敢举手,教师主动邀请:“宝贝,别害羞,大胆地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爸爸,老师和小伙伴们都很期待呢!” 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每个孩子都能尽情表达,现场气氛热烈,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也愈发自然流畅 。
(三)创意绘画
教师提前将绘画工具整齐地摆放在每张桌子上,有色彩丰富的彩笔、质地不同的油画棒和大小适中的画纸。开始前,再次展示绘本中一些有趣的画面,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可以从爸爸的发型、他喜欢穿的衣服,还有他做喜欢做的事情来画哦,比如爸爸爱钓鱼,就可以画爸爸在河边钓鱼的样子。” 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看到幼儿不知如何下笔,便轻声询问:“你爸爸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呀?我们可以先把这个画下来。” 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鼓励他们添加更多细节,如背景、装饰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幼儿,帮助他们确定绘画主题,从简单的形状开始,如画爸爸的圆形脑袋、方形身体。
(四)作品展示
教师提前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布置好展示区,贴上彩色卡纸作为装饰。幼儿完成绘画后,教师依次帮助他们将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整齐。随后,带领幼儿一起参观,邀请第一个幼儿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教师引导:“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画里的超级爸爸吧。” 幼儿介绍完,教师带头鼓掌,并引导其他幼儿发言:“哪位小朋友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如 “我喜欢你画的爸爸的眼镜,看起来很酷”,让幼儿在展示与交流中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案例反思
本次 “绘本创意秀:读绘本,绘想象” 活动面向学前教育大班幼儿,旨在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其语言表达与艺术创作能力。活动结束后,经过深入思考与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优点
1.兴趣激发与参与度
活动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从故事导入环节,生动的绘本讲述配合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融入情境。在后续的互动讨论和创意绘画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多数孩子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分享关于爸爸的故事,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这表明活动内容和形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
2.能力培养成效
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互动讨论,幼儿们不仅能够清晰地描述爸爸的特点和相关事例,还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中,学会了倾听他人观点,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创意绘画环节,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独一无二的爸爸,从简单的形象勾勒到添加各种细节,如爸爸的工作场景、爱好相关元素等,艺术表现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不足
1.个体差异应对不足
尽管努力关注每个幼儿,但在互动讨论和绘画过程中,仍未能充分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部分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很快完成作品,且内容丰富,但教师给予他们进一步拓展创作的引导不够及时;而对于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创意绘画环节,由于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难以将心中所想完整呈现,教师虽然给予了指导,但指导的深度和持续性有待加强。
2.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互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发言欲望强烈,分享内容较长,导致该环节用时超出预期,压缩了创意绘画的时间,使得个别幼儿未能充分完成绘画创作,影响了他们的活动体验和作品展示效果。在故事导入环节,教师对一些细节的描述过于细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后续活动时间。
(三)改进措施
1.优化个体指导策略
在今后的活动前,对幼儿的能力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提前准备分层指导方案。对于绘画能力强的幼儿,准备一些拓展性的创作任务,如为作品编写小故事、设计系列绘画等;对于绘画能力弱的幼儿,增加绘画前的简单示范和练习环节,如线条、形状的练习,以及更多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能力。
2.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在活动前,对每个环节的时间进行更精确的规划,并设定灵活的时间调整机制。例如,在互动讨论环节,设定每个幼儿的发言时间限制,如 1 - 2 分钟,教师及时引导幼儿简洁表达;在故事导入环节,更加精准地把握讲述节奏,突出重点情节,确保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幼儿的充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