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鹿梅
定州市叮咛店镇初级职业中学 0730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关键性练习阶段。通过作业,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解题技能。更重要的是,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尝试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探索和挑战的过程正是创新思维得以萌芽和发展的土壤。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创新思维
推进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仅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初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方式、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上展现着各自的差异。因此,个性化作业设计成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关键。这种设计需深入考量每位学生的独特特点,精心挑选作业内容与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与其成长相匹配的挑战与成就。
(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被誉为学习的最强驱动力。在个性化作业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通过引入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与内容,我们旨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数学。个性化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练习,而是融入了游戏化、项目式、探究式等多种元素,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偏好与学习风格。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个性化作业设计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作业往往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而个性化作业则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进行定制,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作业的吸引力和相关性。当学生发现作业内容与他们的兴趣或生活紧密相连时,他们更可能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此外,个性化作业往往更具挑战性,能够满足学生探索未知、超越自我的需求,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初中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提升类作业
对于知识基础扎实但数学应用能力有待提升的中等生而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课后作业是增强其自主分析能力、锻炼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设计提升类作业,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能力。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复杂问题,将其作为提升作业的核心内容。
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设计一道运算题:“解方程|2x-1|=7”。这道题要求学生从2x-1=-7与2x-1=7两个角度分别解方程,既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分类讨论的思考习惯。同时,还可以设计一道应用题:“小明做作业时不小心撕掉了作业本的一角,导致应用题残缺。已知A、B两地相距60千米,电动车速度为20千米/小时,货车速度为85千米/小时。”学生需根据已知条件确定问题类型(如相遇问题),再自行补充题目信息,最后列出方程并解答。这样的题目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更有效地发布和跟踪作业,教师可以选用如“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教育平台,或者专门的作业发布与跟踪平台如“作业帮”、“一起作业”等。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轻松地将设计好的作业发布出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及时收到。同时,平台还具备作业提交和进度跟踪功能,使教师能够实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二)设计自主探究作业
一味地依赖书面解题作业,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引发他们对学习的负面情绪。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与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自主探究作业,以减轻学生的书面作业压力,同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例如,在一项特定的作业探讨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与同伴交流各自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还巧妙融入互动式学习材料,意在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应用水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讨论作业的示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如:“我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但在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后,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这样的讨论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学习内容,还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反思解题过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问题,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Prezi等工具制作包含动画、视频和互动问题的课件。这些课件可以生动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讨论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同时,鼓励学生使用GeoGebra、Desmos等数学软件,通过图形化方式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数学概念。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工具和可视化功能,有助于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图像,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设立在线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就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解答疑惑,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在线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学习成果,还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设计拓展类作业
对于知识基础扎实、数学能力出众的学生而言,作业设计的核心在于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整合教材内外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引入形式独特、富有创新性的变式问题,作为拓展类作业的设计素材。这样的设计旨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其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章节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点,设计出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的拓展类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迁移思考和创新思维。
作业一:请类比解方程23-x=-1的方法,求解以下方程:(1)0.32m-(3+0.02m)=0.7此题旨在要求学生运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类比解决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迁移思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
作业二:方程组:18-3x=2(x+y)-5(方程经过适当变形,以符合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结合的教学目的)x+y=17此题则要求学优生基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创新思维的一次挑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的解题思路,从而认识到解方程问题的通性通法,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个性化作业设计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与挑战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激发创新思维。个性化作业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勇于提出新见解,敢于挑战传统。
参考文献:
[1]郭跃龙.“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班本作业设计策略[J].中学数学,2023(24):85-87.
[2]程庆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