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龚岚 陈小勇 刘文娟
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南省岳阳市,414006
龚岚(1986-),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博士,任职于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设计
湖南理工学院教改项目(2022B29),项目名称:基于OBE理念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为例,深入分析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并通过实践评估其实施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改善了就业情况,并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同时,本文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对未来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OBE理念;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方向。目前,全国已有11所高校开设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下文简称“历保”),包括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1]。湖南理工学院于2015年获批开设历保专业,成为湖南省内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专业设立初期,面临师资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但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外聘专家等方式逐步克服困难,历经近十年的摸索,专业教育逐渐步入正轨[2]。
1.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各有特色,但历保人才培养整体上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2]。
(1)培养目标滞后于行业需求。例如,企业对具备数字化保护技术、BIM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但高校课程设置中相关课程比重不高。
(2)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不足。课程体系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动手的需求。
(3)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有限。历保专业涉及古建筑、建筑学、土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师资队伍的跨学科能力要求较高。古建筑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是目前存在的较大困难。
基于以上背景,我院于2021年开始探索基于OBE的历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于2024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
二、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2.1 明确培养目标,细化预期成果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是实现OBE理念的基础。湖南理工学院历保专业结合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明确了以下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历史建筑保护的核心理念、具备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能,从事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勘察设计、环境保护整治、修缮施工、综合性再利用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培养目标具体描述为具有较扎实的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知识、较强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技术能力;具有保护历史原真性的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团队观念;具备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理念以及实践创新精神。
2.2 构建全面支撑预期成果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
(1)课程体系优化
我院2021版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分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板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历史建筑保护概论》、《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构造》、《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涵盖《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市更新前沿导论》等。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融合,将建筑学、土木工程、风景园林等学科有机结合。
(2)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2024版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提升至47.6%,设置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如测量测绘实习、历史建筑认知实习、古建筑木工与泥瓦匠工实习等。此外,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3 优化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增加了课程设计、项目报告、实践操作等考核方式。同时,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考核,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适用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估
3.1 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通过对比2016版和2021版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学生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在历史建筑测绘、保护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项目任务。例如,在“复辉古建,志愿同行”古建筑保护志愿服务项目中,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3.2 就业情况与社会反馈
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方向涵盖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及施工单位、文化遗产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历保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需求。同时,国内外深造比例也逐年升高。
3.3 与传统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课程体系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实践教学环节更加丰富。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面临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在实施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面临了一些困难。例如,部分教师对OBE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改革的难度较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需求;课程内容更新速度需进一步加快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困难,我院采取了以下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培训、行业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2)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借助合作企业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3)建立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和理念,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引入企业导师,将前沿讲座纳入课程体系。
五、结语
通过实践,基于OBE理念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应进一步深化OBE理念的应用,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开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大学排名https://www.gaokao.cn/gk-mb/30/1198-0
2.胡卫东,杨恒山,向南,等.基于校企政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湖南理工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13):1.
3.常青.培养专家型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初探[J].建筑学报, 20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