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
季恭根
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 353400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在实际教学流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于各个教学环节中,致力于构建一个信息化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的做法能为化学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推动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的融合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这一融合,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技能,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革新与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与应用,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更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个涵盖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配套服务与应用的技术体系,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显著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高中化学课堂作为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及实验技能的关键场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多重积极意义。首先,在教学方式上,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资源、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平台等多样化工具,教学形式得以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且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其次,在学习效率方面,智能化的教学系统与数据分析工具为教师提供了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使教师能够迅速给予反馈。而学生则能够基于自己的学习进度与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这种双向的互动与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微课视频,结合具体知识点,为学生打造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这种做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还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的观察与思考中。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常用的方式有故事情境和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常常借助历史名人、历史事件或新闻媒体素材等作为素材。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编织相应的故事情境,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学主题,使学生在故事中轻松记住相关的学科知识。
以“氯气”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讲述氯气发现的历史故事。1774年,一位瑞典化学家在探索软锰矿(二氧化锰)时,意外发现其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后会产生黄绿色气体。这一发现引起了众多化学家的关注,直至1810年,这种气体被确认为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并命名为“绿色的气体”(后译为“氯气”)。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氯气的发现历程和性质。为了深化学生对氯气毒性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个小故事:在氯气毒性研究中,人们发现被氯气侵袭的地区野生动物大量死亡,但野猪却幸免于难。原来,野猪在嗅到氯气的强烈气味时会用拱地的方式躲避,松软的泥土能吸附、过滤氯气。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选择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保持空气畅通的木炭,设计出了世界上首批仿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微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内容,使故事情境更加鲜活生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氯气的性质。
(二)化解教学难点,拓宽学生化学思维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复杂且抽象,这无疑为化学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为化解这些教学难点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化学思维。
以高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为例,这部分内容因其高度的抽象性而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重考验。但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我们可以为物质结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运用3D动画技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学键等关键内容。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针对“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专门设计具有吸引力且知识点简洁明了的微课视频。这些视频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相互转化关系。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交流时间,鼓励他们分享自主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讲解。课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并弥补知识短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进行自主补充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整合和记忆所学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抽象复杂的化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思维得以拓宽,学习效率与质量也同步提升。
(三)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它巧妙结合了在线教学平台的便捷性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旨在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材料以及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预先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深入浅出地讲解化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动手实验操作,以此加深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课后,教师则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并提供丰富的拓展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三、结语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关键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能够革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验平台,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道日娜.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20(13):105.
[2]赖丽霞.探究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新教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高考,2021(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