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矿企业以安全培训软实力筑牢安全硬基础的思考
杨扬
陕西彬长大佛寺矿业有限公司
摘要: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潜在规律和内在的不稳定因素,下大工夫、花大气力,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在效果上求实,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本文对如何更为有效地增强培训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培训;软实力;硬基础
近年来,在陕煤集团、彬长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大佛寺矿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理念,坚持“精准培训、注重实效”原则,扎实做好“真培实训、精培细训、喜培乐训、师培匠训、网培促训、案培警训”等六个抓手,以安全培训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全面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助推矿井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制定计划、强化组织管理
1、合理制定培训计划。计划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2、强化全员培训覆盖。按照职责范围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有序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深化班组长培训。必须继续做好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工作,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核心,以提升班组长安全管理水平为重点,强化超前防范、操作技能和现场管理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班组长安全综合素质。加强全员培训。各级培训机构认真做好安全培训计划,落实安全培训责任,强化措施的实施,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上级培训下级”的安全培训模式。
3、强化安全培训创新。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学用结合、因材施教的要求,培训教师要经常深入矿井,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完善培训课程设计,更新培训内容,做到培训内容合理化、规范化,趣味化,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培训方式。在坚持和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不同学员的特点,灵活运用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方法开展培训,做到培训方式多样化。
二、强化组织机构,夯实培训根基
(一)筑牢制度基石,从“四个并重”明确安全培训“主要抓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彬长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结合矿业公司实际,制定了《员工培训计划》《首席技师管理办法》《员工素质提升评价考核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从培训内容、培训范围、培训课时、考核程序等方面规范了安全培训重点,为安全培训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瞄准“关键路径”,从五个维度打造安全培训“协同矩阵”。人力资源部统筹全员培训,详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总体协调督导,强化考核兑现,做到安全培训“全面灌溉、不漏一人”。业务部门开展专业培训,按照专业分工分解培训内容,结合区队近期重点任务、职工岗位性质制定专业培训教材,做到安全培训“术业有专攻”。区队、车间落实针对性培训,以“岗位实操”为核心,开展理论知识讲解、业务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强化培训,通过“班前会学习+理论知识考核+作业现场固化”的模式,做到安全培训“精准滴灌”。安全监督管理部主抓“纠偏”培训,通过“1+3+N”警示教育工作机制、“三违”人员上台讲、不安全行为管理中心脱岗帮扶、“高危”人员一对一谈话等方式,对焦职工思想、意识、行为三个方面,做到安全培训“对症下药”。工会实施“枕边式”培训,开展家属协管、井口嘱安、家属进矿区等活动,将亲情融入安全培训,增强职工向心力和主动安全意识,发挥安全培训“辐射带动”效应。
(三)集成互联网优势,用“五个平台”共建安全培训“交互生态”。创建“一堂一号一音一室一中心”五个新载体平台,有效提高了员工培训兴趣和培训效果。一堂,即“技能大师微课堂”。利用每周三学习时间要求区队登录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平台,观看安全生产小知识、岗位技能操作知识等。一号,即“彬长矿业全员安全考试”微信公众号。每月分别从练习时长、电脑模拟、手机考试、手机模拟、机考五项内容对各单位进行考核。一音,即“大佛寺矿素质兴安”抖音。以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一系列培训举措,上传各类岗位操作视频17部,达到寓教于乐目的。一室,即VR实操实验室。让员工体验因违章作业而危及生命的过程。一中心,即不安全行为管理中心。针对“三违”人员不定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延伸实施不安全行为现场实操培训考核,用“现场事”教育“当事人”,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三、细化过程管控,深化培训赋能
(一)以“结果导向”确保安全培训不打折扣。严格落实《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要求,“三项岗位人员”复训率、合格率、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为保障其他从业人员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细化培训班次,落实“五个不准”,分专业分期分批开展培训,安全培训工作实现了“四个100%”目标。
(二)以“实用导向”确保安全培训向优向实。坚持安全生产体系统领,实施主体专业三级培训模式。一是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业务部门每月开展专业系统培训,促进职工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二是生产部门定期到区队开展专业培训,通过班前会提问、井下检查随机抽查、岗位工种现场手指口述,达到以考促学目的。三是采用“一带多”“多带一”方式,技术工种签订师徒合同,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传帮带”,让业务精湛与理论丰富、思想保守与思维开阔的员工结为对子,师徒互补,相互“取经”,实现教学相长。
(三)以“创变导向”确保安全培训先人一步。以“智能、高效”为目标,制定了智能化人才培养“三步走”方案。一是学技术。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与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优势深度融合,推动关键技术研究,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建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对智能化开采、设备检修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处理经验进行总结,依托VR实操培训实验室进行虚拟操作,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是创新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在精培善培、真培实训、网培促训、案培警训方面进行突破,全面营造喜培乐培的氛围。
(四)以“实战导向”确保安全培训不走过场。坚持开展“人人考核、岗岗评估、干部包岗”活动,落实“5EME”行为管控、安全管控达标创建等管控举措,推动全员安全素质达标。一是严格执行“三违”人员反思疏导、亲情帮教、亲属协管、领导谈话、通报亮相、班组检查、安全回访等“过七关”帮扶教育。二是结合矿井实际将员工应知应会四项内容拓展为“六位一体”全员素质提升考核,按照不同岗位开展风险辨识评估。三是严格落实“一管理干部一标杆员工”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五精”示范岗创建工作。四是以安全“五讲”灌输安全思想,着力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促进职工安全行为养成。五是构建企业纵向贯通、家庭横向协作、“家庭、职工、企业”三级安全联动的工作体系,促进职工安全行为养成。
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安全培训要紧密结合职工安全培训的“急难愁盼”,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完善培训方式方法,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推动安全培训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