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思·具感·具境:小学语文体验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
胡则仕
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这一模式强调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倡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激发写作灵感,同时在写作中实践运用,深化阅读理解。而“具思·具感·具境”则是这一教学模式下不可或缺的三个核心要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读写一体化
引言:
“具思”,即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这种思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具感”,即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时需要用心去体会、感受。“具境”,即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一、“具思·具感·具境”小学语文体验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能够锻炼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具思”要素,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写作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读写一体化”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的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通过写作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结合“具感”要素,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读写一体化”教学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二)培养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
“具思”要素强调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级思维品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构思、组织、表达思想,这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读写一体化”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创新写作形式和内容,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增强情感体验与人文素养
“具感”要素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进一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广泛的阅读内容涵盖了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跨学科信息,从而拓宽视野,增强人文素养。
二、“具思·具感·具境”小学语文体验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激发深度思考与读写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闰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具体情节来解读这些特点的?”这些问题犹如一把把钥匙,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他们深入剖析文本内容,挖掘隐藏其中的深层含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还能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教师的提问并非终点,而是学生创造性写作的起点。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我心中的闰土”为题,写一篇短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闰土的形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也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对文本的理解。
(二)培养情感体验与审美鉴赏
在《慈母情深》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朗读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那温柔而坚定的语调仿佛一股暖流,缓缓流淌进学生们的心田,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自走进课文中的场景,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在模拟的对话与动作中,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仿佛亲眼见证了母爱的无私与奉献。这一系列的情境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更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拿起笔,以“母爱”为主题,开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们对母爱的感悟与赞美。
(三)创设教学情境与读写实践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经典课文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读写能力的平台。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模拟对话的情境,邀请学生们分别扮演小女孩和路人的角色,进行生动的对话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和渴望温暖的内心感受,还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路人在那个寒冷冬夜可能的心态与反应。通过角色扮演与对话交流,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在情境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模拟对话结束后,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以“假如我是小女孩”为题,进行一篇短文或日记的创作。学生们纷纷拿起笔,将自己在情境中的感受与思考化为文字,有的表达了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同情,有的则展现了对社会冷暖的深刻反思。
(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助读
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技巧应用于写作实践中。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经验,借鉴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在《桂花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然后,鼓励学生以“我心中的桂花雨”为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结语:
“具思·具感·具境”小学语文体验式“读写一体化”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次深刻探索。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我们见证了学生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思考的转变,从单一的阅读或写作训练到读写结合、情感与思维并重的全面发展,这种情感的培养,让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参考文献:
[1]李华泉.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24,(27):77-79.
[2]张远花.浅谈小学语文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