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兰兰

博州阿拉山口市中学 833418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明确非连续性文本概念、意义及现状,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出现。在此前虽然也有非连续性文本,但是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也没有引起重视。明确非连续性文本概念、意义及现状,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非连续性文本概念、意义及教学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是多维分布性呈现的文本,其承载信息的媒体除了文字或符号外,还包括图像、表格等,在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开始进入现代生活的今天,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对所需信息进行获取,是重要阅读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与人的衣食住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活生生的生命活力与鲜活的生活气息,社会实用价值极强。

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可以更加便捷,有助于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活的阅读。

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专家巢宗祺曾指出,现代公民必须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进行掌握,才能充分应用非连续性文本中丰富是信息与强大的功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

1.系统梳理“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了更好的展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教师应对“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系统梳理。“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练习及习作等中。

从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现行教材来看,关于“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一共有18处,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8处,关于练习方面有6处,关于习作方面有2处,其他方面的有2处,教师在教学中应留意这些“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内容,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2.细细分析“辅助型”非连续性文本。

从人教版小学语文现行教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较少,这就需要教师细细分析“辅助型” 非连续性文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来说,其中《故宫博物院》可通过图文对故宫的构造及其一些开放区域进行介绍;《京剧趣谈》可通过列图表、绘画等方法进行介绍。通过对这些非连续性文本的挖掘,即可丰富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也可拓宽小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面的途径。

(二)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手段。

1.以读图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学习。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来说,其最为常见的呈现方式即为图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非连续性文本中可以制作成为图表的部分,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在学习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小台灯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事先列图表的方式,把相关的材料准备罗列出来,然后再把制作过程详细的标注出来,就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以读图、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多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创设情境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激发。如在《京剧趣谈》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插入戏曲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安塞腰鼓的外形、特点外,还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戏曲的演奏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课文中京剧的艺术魅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首先,这种新型的文本形式不拘泥于句段篇章,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把握关键信息,提取、整合有效信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来源于各种领域的阅读材料被整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不仅沟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更把语文学习的课堂延向了社会各个领域,使阅读空间和视野扩大;最后它取材于实际问题,间接提高学生应对生活的能力。

除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之外,非连续性文本对语文学科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这种文本形式反映了学科导向价值,非连续性文本试题在语文试卷的首次出现打破了传统语文试卷的出题方式及内容,并开始出现与生活接轨的发展趋势,真正在语文学科中践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另一方面,非连续性文本也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文本形式,李欢的硕士论文中提出了语文阅读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强调多种形式的文本阅读,不仅能够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形式,也能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 参 考 文 献 ]

[1] 洪涛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4)

[2] 吴铮铮.依托非连续性文本助力语文课堂[J].教学与管理,2019(17)

[3]倪玉梅.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4]李欢.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邱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