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对词语内涵理解案例探究
柴竹笛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实验小学,山西 运城 044200
春色满园关不住,语文教改花盛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词语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手段,丰富而理解精确的词语,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词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自觉学习,才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词语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帮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之苦。以往教学中,对阅读过程中遇见的生词,教师大多采取解释的方法,而我现在主要是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教学中我力求把语文课上得“简单”一些,摒弃惯常繁琐的分析,“扎实”品读词语,做到“情境交融”,词语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其丰富的内涵才会显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会得到升华。
一、唤醒生活,还原文字
艺术源于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词语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沟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用心领会,使一些词语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如我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窃窃私语”的:师:在大海深处,我们都能听见哪些声音?生:蜜蜂嗡嗡的声音、小鸟啾啾的声音、小狗汪汪的声音、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都有哪些特征?生: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见危险时还会发出警报。师:哪些同学愿意表演表演?(学生表演)师:有了各种声音的表演,海底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当学生回答出“窃窃私语”一词时,我进一步引导:“生活中,你在哪些场合能体会到窃窃私语的感受?”当学生在交流中说出图书馆、课堂讨论等“窃窃私语”场面时,学生已经对“窃窃私语”有了准确的把握和体会。
二、创设情境,触景知意
“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如在教学《带刺的朋友》一文,指导学生理解“盯着”一词,我是这样做的:“瞧,老师正盯着教室的黑板报,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学生纷纷举手说:“老师在看黑板报!”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大家再观察一下,老师是怎样看的?”我再一次盯着黑板报,学生又举手了:“老师看得很认真!”“老师看得很专心!”“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
三、上下联动,感悟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涵义。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指导学生理解“议论”,我出示课件,指名读,问:“同学们,是谁在议论?”学生回答:“官员们。”师:“既然是官员们,那就说明人很多。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生:“官员们在议论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师:“请几个小朋友模拟官员,再现一下议论的场面。”(学生纷纷议论) 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就叫议论。”这样的语境,可以让词语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更便于把握其涵义。
四、 放飞想象,丰富内涵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在教学中,我不是拘泥于对词语本身意思进行死板的讲解,更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仔细研读、透析关键词语的意义和内涵,试着为孩子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引领他们借“一枝红杏”来想象“满园春色”!如,我在执教《一夜工作》时,为了让学生从周总理不辞劳苦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我引导学生抓住“审阅”一词展开教学:品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句话时,努力地创设优美的语言情境,一唱三叹地引读,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读(内容同上);师:夜很静,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读(内容同上);师:东方发白,天降破晓,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又在……,生读(内容同上)。将这一段化为绕梁余音,袅袅不绝于耳。随着同学们脑海中情境的出现,一位为新中国强大、为人民幸福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形象,已经在孩子们眼前矗立起来!触景生情,我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走进总理的内心,将“思索”幻化成一幅幅“孩子心中的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情景交融”,水到渠成,学生的“情”已洋溢心间,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已经化为一桩桩可感触的事例,总理的形象已经“活”在同学们的心中。
总之,作为一名低中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理解能力,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恰当地运用词语,更好地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根福 .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 [M]. 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沈玉顺 .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李镇西 . 爱心与教育 [M]. 桂林 : 漓江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