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策略
吴淳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向注重学科融合、实践性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旨在通过多学科融合,拓展学科边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设计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
(一)知识整合与体系构建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将语文与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这种整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全面而综合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调动各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能力发展与提升
跨学科学习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汇报,不仅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当语文与科学等学科相结合时,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中深入探究科学问题,这一过程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跨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活动和批判性思维训练成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此外,跨学科学习还强调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协作与沟通,从而有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激发
跨学科主题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语文学习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报告撰写、音乐歌词创作分析等,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还促使他们形成了积极探索、乐于学习的良好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生活体验与实际应用
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的选择往往与学生最切身的生活体验相关联,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通过种植活动来学习语文、科学和劳动等多学科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环保意识。
(五)课程协同与育人功能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板块。它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有助于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和育人目标的达成。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人格。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特点
(一)综合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如数学、科学、艺术等,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这种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上,还体现在学习方法和技能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全面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实践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和项目制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动手操作。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技能,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积极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主动寻找答案,并通过分析讨论来深化理解。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模式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体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主动思考并发表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策略
(一)立足语言实践,设计跨学科任务群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我们可以巧妙地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跨学科任务群。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牛郎织女》两篇课文为例,我们精心策划了“我所知道的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探索者,更是跨学科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他们被鼓励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结合身边的丰富资源,主动挖掘和寻找那些深藏于记忆深处的民间故事、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等。学生们通过实地探访、家庭访谈、网络搜索等多种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素材。随后,他们运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叙述技巧,将这些故事以连贯、清晰的语言重新编织,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此外,活动还融入了历史、地理、社会等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讲述民间故事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到这些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这样的跨学科任务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结合学生生活,创设跨学科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至关重要。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引发他们的跨学科思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工具,让学生亲手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定位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未知地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沙群岛的气候和生态特征,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片遥远而神秘的海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地理和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制作西沙群岛的立体地图。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精心设计并制作出既准确反映地理特征又富有艺术美感的立体地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西沙群岛地理环境的理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海洋保护研究,探讨如何保护这片珍贵的蓝色家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这样的学习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跨学科思考和应用。
(三)引导主动探究,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出击,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以《雷雨》这篇课文为例,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跨学科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思考能力。在学习《雷雨》之前,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特别是雷雨天气。他们被鼓励收集雷雨天气的照片或视频,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雷雨的自然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雷雨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则结合科学知识,讲解雷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气象学的角度认识雷雨。通过这一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文学描述与科学原理相结合,形成对雷雨现象的全面理解,我们还融入了音乐元素,让学生通过音乐节奏来表现雷雨的声音。学生尝试用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效果来模拟雷雨的轰鸣、雨滴的滴答等声音,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还让他们从艺术的角度感受雷雨的自然之美。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活动,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雷雨现象,还培养了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学会了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融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开展项目式学习,促进跨学科知识整合
项目式学习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平台。以学习《燕子》为例,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旨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整合并运用跨学科知识。学生首先被引导去搜集燕子的图片或亲自观察真实燕子,记录下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结合科学课程的内容,学生深入探究了燕子的生物特征和迁徙规律。他们通过阅读科学资料、观看纪录片和进行小组讨论,对燕子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迁徙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运用美术知识,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燕子的形态和神态。他们将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融入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让他们从艺术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感受自然之美。
(五)组织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为例,我们设计了一项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观察夕阳,并尝试拍摄到壮观的火烧云景象。在观察过程中,他们需要记录下火烧云的形态、色彩以及出现的时间等关键信息。随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色彩分析,探讨火烧云色彩变化的科学原理,这一过程不仅融合了语文知识,还引入了自然科学的元素。在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后,学生开始着手准备展示作品。他们结合科学原理和文学表达,创作出了图文并茂的展示材料。有的小组通过制作PPT,详细阐述了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和色彩变化;有的小组则通过手工制作,将观察到的火烧云景象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出来。这些展示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体现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精神。
(六)注重过程评价,激发跨学科学习兴趣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评价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我们注重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评价指标全面反映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课程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跨学科项目展示和评价活动。学生被鼓励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习过程,无论是通过制作西沙群岛的立体地图、撰写研究报告,还是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鼓励,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不断进步。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还激发了对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与团队成员合作,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过程评价也促进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语: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多元的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和应用者。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有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杜薇彤,杜新红.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单设计优化研究[J].理想家,2024,1(11):
[2]陈淑贞.浅析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5):113-115.
[3]郭怡.信息化背景下基于科学主题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09):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