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大单元教学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宋教霞
辉南县金川镇中学 135117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和模式。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对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改善其学习成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主要的一门课程,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化等问题,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大单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它为建设“有效课堂”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文章以大单元为视角,对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整合文本内容,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其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几个板块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单独的。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应从整体的角度对各板块进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像是部编的语言
八年级上册一单元的重点在于给学生呈现各种类型的新闻作品,让学生在读新闻的同时做练习,使读与写相结合。教师要以“新闻”为中心,组织活动任务,主题内容,这样才能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另一边。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板块与课文的联系不是很密切,这就要求老师们建立板块之间、课文之间的联系,使文本的深度结合起来,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教学主题的引导下参加单元教学活动。如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所选的文章虽为散文,但体裁却更为多样。《背影》中,作者描写了父亲在火车站送别时的情景,将他那亲切的背影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一种记人式的散文;《白杨礼赞》通过描写白杨树的挺拔挺拔,歌颂了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属于“言志抒情”的文体。《散文两篇》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思索,是一种哲学性的文章。《昆明的雨》是一篇写景散文,它是作者对昆明的一种怀旧之情。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归纳与整合,设置“感悟生活”的教学课题,使学生通过对单元文本的阅读,学习对生活中的事件、人物的记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基于情境创设,开展实践活动
科学、合理的情境可以突出单元的主题,拉近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们在情境中主动地去探究、去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单元目标。大单元的教学是开放的,老师要将大单元的话题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结合,搭建合适的情境,把大单元抽象的知识结构和内部的话题进行具体的展示,让学生们参与到趣味性、探索性、互动性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大单元知识可以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对大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对单元话题下的各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探索,推动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和转移,对单元的话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孝敬老人,从我做起”大单元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对有关的文本进行科学的选取,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还可以利用《朗读者》中有关孝亲敬老的视频,让同学们对语言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对他们的感情产生影响,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孝亲敬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把本单元的话题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继承优秀文化,加强单元教学的成效。在此期间,老师们还可以放一段由斯琴高娃朗读的《写给母亲》。这些片段既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加深对单元的主题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们原有的生活经历进行转移,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和家长在一起时的温馨时刻,比如在路边看到的那个身影,比如在睡觉前喝一杯牛奶等等。然后,老师要指导同学们,让他们能够围绕着单元主题,去表达他们身边的亲人,让他们能够从单元中的文章中汲取到一些思想和方式,进行一些特定的写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单元的知识,并且能够进行相关的写作教学,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制定单元主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新课标对教学要求的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新课标对教学要求的体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按照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合适的单元题目,并在对教科书知识进行细致的剖析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精神,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授《斑羚飞渡》这一课时,教师应先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再结合教材实际,合理地进行单元题目的设计。因此,在《斑羚飞渡》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发现动物有没有情绪、有责任感”这一单元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自主地进行研究与研究,引导他们由简单的阅读走向深刻的剖析。因为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老师也很热心,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与本单元的话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探究这个故事,并且鼓励他们在责任心和感情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及责任事件融入课堂,由此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并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四:立足生本理念,采用多元评价手段
老师要注意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表现,深刻地剖析了他们的学习目标,取得了哪些进步,需要做哪些调整。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种表现形式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对各种任务的有效引导,使学生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搜集了各类表现性作业的有关例证,如:课堂提问与回答、文本阅读经验、实际探究等。通过各种评价方式,深刻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结果提供科学的反馈,同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过程,保证评价有助于制定教学规则,推动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
结论:
通过对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研究,阐述了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建设。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大单元教学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运用与推广进行持续的研究,为构建更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志霞.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 语文世界,2024(23):42-43.
[2] 孙巧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教学之友,2024,43(11):24-26.
[3] 朱晓晓. 依托大单元教学,建构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 语文世界,2024(3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