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课与种植实践的有效结合

作者

傅斌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畸山小学 315500

【摘要】种植实践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发展孩子们的探究意识、激发探究乐趣的基础。我们在探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近自然,通过课堂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孩子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实践、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笔者围绕《四年级小乐乐的探学历程》,谈谈小学科学课与种植实践有效结合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 种植实践 结合

引  子——课标领航,观点阐述

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实施建议,并指出:科学教学是开放的,培养科学素养是需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是活化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需要实践的洗礼,需要向实践学习。可见教育是无法脱离生活实践的,校园种植实践和课堂内容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充分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途 径——内外结合,学以致用

(一)结合课堂实际,挖掘教学资源

科学课外实践的内容应结合课堂实际,因此教师可从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出发,学生在课堂中关注的焦点着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小学科学三—六年级教材体系的梳理,笔者发现植物单元贯穿小学科学,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自然中。

通过课堂的实际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如为什么要挑选那些饱满的种子,不同的种子在同样的环境中会出现怎么的现象;看起来一样的种子开出的花颜色为什么各种各样;为什么有的植株高大,有的植株矮小;第一对“子叶”什么时候开始凋谢,和以后长出的叶子不同在什么地方;植物各部分长得什么样子?笔者认为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实际的观察,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认识植物的生长,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

(二)组织实践活动,开发校园资源

笔者认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种植,更不明白如何去种植。对于孩子,在完成作业之余,要么手机,要么电脑,对于我们身边的植物的“前生今世”却一无所知。只有亲身经历种植的过程,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劳动实践将理论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空间,为学生开辟了一块劳动、探学教育实践基地——九宫格,让学生可以在这块神奇的“九宫格”里大做“文章”,乐游学海。

种植凤仙花的过程:松土—挖坑—浇水—埋种—盖土

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孩子们拿着学校准备的“九齿钉耙”和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肥沃的土绕,对九宫格进行了松土,培土,施肥,捡石子,在同学们的辛勤劳动下,一块块平整的九宫格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孩子们拿出自己精挑细选的 5 粒饱满的种子,根据课堂上的知识用手指在土中按 5 个深度约 1 厘米的小坑,每个小坑里面放 1 粒凤仙花的种子,然后轻轻的用土盖上。无数个课间、午间或放学后,总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拿着小铲子、小水壶等劳动工具围在九宫格边,或除草、或浇水、或讨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和记录,有的同学在仔细观察凤仙花幼苗的外形特点,有的认真测量植株的高度,有的记录刚出土凤仙花茎的颜色,还有的画图记录生长过程……

每学期我校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种植植物,这样的活动已经开展连续 3 年,每一届孩子都会体验劳作,将四季里的凤仙花、玉米、萝卜等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探个究竟,在探究过程中收获劳动的甜蜜果实。

效  果——培养兴趣,锻炼能力

(一)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劳动实践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激发探究兴趣的基础。孩子们对周围环境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只有经历种植实践、观察、研究、体验等活动,从而将传统的文化课程与劳动实践有效的结合,自主的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小学科学教材中所涉及到植物单元,笔者认为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的九宫格种植,让学生亲手种植油菜花、玉米等植物,通过经历松土、挖坑、浇水、埋种、盖土、等活动,进一步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体会植物开花、结果所带来的喜悦,进一步验证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验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通过劳动实践,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一般包含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科学观察的的能力。在凤仙花的种植中,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我种植的种子没有发芽,有些凤仙花苗没有活呢?这是学生在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肯定,同时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种植凤仙花苗。如需要挖合理的深度,在填土过程中要轻,在松土中要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适宜的水分。学生通过教师的解惑和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凤仙花的种植以及接下来的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学生的凤仙花进行第二次的补种。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刘建龙.劳动实践在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作用的研究[J].教学周刊,2018,

[3] 刁丽敏.培养劳动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J].辽宁教育,201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