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探析
王超杰 谭海红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育领域的变革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革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教育数字化与红色文化均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这意味着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必须顺应新时代数字化浪潮。红色励志班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将红色文化和励志教育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通过数字赋能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将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全方位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本文通过分析数字赋能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全面推动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创新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一、数字赋能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关键
将先进数字技术手段应用于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发的教学资源具有多样化和全面性特点,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并且提高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体验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持。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学生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数字化支持探究中,学生学习体验不断深化。
(二)助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
每位学生的成长特点不同,在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的需求和表现也各不一样,通过对数字技术的灵活应用,教师能够从多方位着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本质内涵,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全方位掌握运用。在全面推进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字化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素材,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二、数字赋能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数字资源开发不到位
当前部分教师对数字资源开发整合不到位,没有做好红色励志班思政课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面拓展,强调基本的教材内容和预设的培训材料,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部分教师缺乏对数字教学改革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面对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活动方面的实际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相对单一化,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此情况下,数字技术的教育辅助功能缺失,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质量同样容易受到影响。
(二)数字教学方法单一化
运用数字化教学方法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增强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教学整体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目前,关于数字教学方法的整合运用缺乏全面拓展的意识,教师过分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只是将数字技术作为展示教学资源的一种工具,忽略了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自主探索和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自身的知识探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全面强化和提升。
(三)数字教学评价片面化
教学评价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现阶段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施需求,教师应当从多方位着手帮助学生理解思政教育本质内涵,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探索和思考。但是目前关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机制相对片面化,数字化工具在评价中的应用不到位,导致评价活动指导功能缺失。
三、数字赋能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数字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利用数字化工具整合教学资源是强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现阶段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和推进过程,正在面临诸多挑战,数字工具在整合教育资源方面的作用必须全面发挥,因此需要考虑到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价值,在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素材。教师应当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对思政教育中的各类案例进行梳理,并且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借助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刻感受红色文化思想内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根据现阶段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动态及表现调整对学生的指导策略,将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呈现在课堂上,利用数字化工具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保障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探究体验不断深入提供支持。根据当前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现实情况,教师应当利用数字化工具还原真实的红色历史故事场景,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红色历史故事红色革命遗址等内容呈现在课堂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学习体验。
(三)利用数字技术完善评价体系
数字化工具在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教师应当把握好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评价育人重要作用,一方面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也要利用数字工具改进评价策略,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红色文化理解能力,自身素养培育情况等方面要素实施多元化评价,确保评价活动发挥应有作用,为助力评价育人价值全方位实现保驾护航。
总结:
总而言之,数字赋能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提升红色励志班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应联系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将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数字化工具,丰富学生思政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个人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露 , 邱炜耀 . 红色励志资源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论[J]. 成才之路 ,2023,(34):29- 32.
[2] 康智佳 , 张乐青 . 高校红色励志培根铸魂校院二级精准育人体系研究 [J]. 成才之路 ,2023,(28):1- 4.
[3] 叶丹 . 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励志教育探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35(20):84- 86+92.
课题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高校红色励志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JX JG- 23- 65- 1
王超杰讲师,1990年9月16日,硕士研究生,籍贯河南省鹤壁市,专业理论物理,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