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对策研究
秦涛 张鹏
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中心学校 邹城市峄山镇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向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出现。如果不及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就会耽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危机,各学校之间要携手共进,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起德育实践平台,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存在交往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法治受到阻碍,不利于儿童阳光向上、活泼快乐地成长。对此,笔者结合当下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几点有效干预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学校面对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教育方面难以兼顾到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于祖国未来的建设发展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学校与社会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同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健康问题,要及时进行综合评价,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价值观错误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影响,有的农村家长存在价值观问题,他们在教育儿女时会缺乏正确引导。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回来,为了弥补对孩子的陪伴,会从物质或金钱方面给予孩子奖励,这种行为会造成孩子缺乏对个人价值、人生理想的认知,在成长道路上过于追求财富。另外,留守儿童长期受到手机网络信息影响,会过于沉迷网络,出现价值观方面等问题。农村环境下的人员并非完全淳朴有序,有的农民农闲时会通过打牌、赌博等方式打发时间,使留守儿童的思想修养、行为此举存在问题,甚至出现恶性循环。
(二)性格孤僻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都是自身的情感依靠,父母的地位是其他亲人无法替代的,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受到的心灵创伤他人无法抚平,心理问题得不到控制与治愈,儿童就会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留守儿童的自卑问题比较常见,且会被儿童放大缺点,容易忽视自身的长处,最终陷入自我封闭局面。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身为父母在谋生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酿造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教学资源有限
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学资源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加之教师素质水平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影响留守的心理发展与学习成绩。一般情况下,农村小学条件较差,难以聘请到高学历教师,且教师人员较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升学率较低。农村学校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很难做到德、智、美、体、劳于一体,留守儿童身体素质普遍低,孩子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价值观、人生观都存在问题。
二、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学生层面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初期,情绪容易大起大落,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恐惧、烦恼等心理,造成学生的学业无法顺利完成,在无父母长期陪伴成长的情况下,留守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会开始考虑未来和探讨人生,逐渐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很多留守儿童都不能合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从而造成不健康心理问题出现,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不愿意敞开个人心扉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就会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加上学校忽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二)家庭层面
很多农村家长为了谋生选择外出工作,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关爱,造成孩子遇到生活与学习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解决。结合农村大多儿童的生活情况来看,父母长期不陪伴孩子,孩子会选择隐藏问题,不与他人进行沟通。有些农村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不知道如何有效教育孩子,这些儿童得不到有效引导和教育,就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手机带娃”、“隔代抚养”等问题,父母为了与孩子保持联系,会给孩子配备手机,致使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玩手机,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孩子长时间由爷爷奶奶抚养,年龄差距较大,使孩子与亲人之间缺乏精神交流,这些家庭问题的存在,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三)社会层面
从社会视角来看,有些政策方针还不够完善,缺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机制。尽管不少留守儿童愿意跟随父母进城生活,不过,往往受到入学制度限制,孩子不能跟在父母身边或是找不到心仪学校,父母只要让孩子回老家。更多父母会因为工作影响无法兼顾孩子,为了安心工作只好舍下孩子。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尽管国家发布了一些指导方针,但是从整体来看,落实还不够到位,还需要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优化与改善,才能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多方协作,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学校应通过调动各方力量,积极联系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机构、社区、妇联等,建立“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站,经过组织开展多元化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大家的关爱与支持,强化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和内心想法,通过家访慰问、沟通交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亲情连接的纽带,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向着健康、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还可以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和留守儿童一起开展体育运动、做家务、玩游戏等,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孤独心理,助力留守儿童走出阴霾,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农村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成绩,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科学开展心理健康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让留守儿童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并且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利用多媒体播放烈日下努力工作的农民工,使学生懂得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等,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变得阳光、积极、向上。也可以通过情景演绎、人际交往培训、情绪调控训练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排除烦恼、提高自信、克服自卑等调节技能与方法。
(三)加强教师培训
好的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想要深入了解学生,就要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学校可以定制开展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能力,同时增加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量,使教师掌握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知识,从而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我国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教育与陪伴,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多少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尽管留守儿童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不少专家学者也投身到了研究中,不过研究成果多数停留于表面,不能有效作用于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所以,在教学育人方面,学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针对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个性差异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通过培训活动提高不同职务教师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保驾护航。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泽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0):40-42.
[2]周玮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体育干预[J].好家长,2023(04):73.
[3]陆红芬,陈凡赢,王泽.舞动治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3(02):42-49.
本文系济宁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干预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2024JNXLJK0065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