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探究
张树全
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河北 承德) 067600
摘要: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练应用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而目标能否真正达成,关键看学生在体育兴趣、运动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学习情况,并分析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终身运动发展为主去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力求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体育学习进步,从而达到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成为当前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跟随时代脚步找准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一条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符合学生体育素养的实践途径,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一、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发挥引导作用
少年是祖国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的整体身体素养与学校体育学科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体育教师要将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中的“科学发展体能”知识点时,第一步,基于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基于教学内容,提炼了灵敏、速度、反应能力、心肺功能几大重点,将教学目标设为:①加强学生对体能相关概念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的掌握。②通过体能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反应能力和心肺功能。③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团队荣誉感、团队协作能力等。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对学生体能训练方法的合理掌握和应用,时刻掌握学生训练状态,让教学方向与学生需求对应。教师提前到达操场,准备好需要的器材,在学生集合后,简单讲述本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注重灌输健康意识,让学生运动量力而行,以安全为主,开启本节体能训练教学;第二步,设计开放式教学内容。教师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慢跑或者做操两种热身活动,若选择慢跑需要根据教师提示喊出相应口号,增加训练热情,若选择热身操就要保证动作规范,认真完成全套动作。在学生热身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有秩序地进行活动练习,练习速度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低到高,符合学生体能情况。
二、加强课堂教学纪律性,重视学生养成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初步形成阶段,在体育课堂学习和训练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于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课堂纪律要求敷衍。为了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初中体育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加强课堂教学纪律性,重视学生养成教育,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例如,在教学足球运动项目的过程中,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初始阶段严格执行常规要求,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在学生形成习惯后,再灵活开展训练活动内容。体育教师了解到班级学生之前从未上过足球课,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通过电视对足球这一运动十分感兴趣,知晓一些基础的足球规则,同时班级学生整体的足球运动水平没有很大区别。对此,教师从足球运动(游戏方式)、颠球、足球比赛几个方面来展开本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教师提问:对于足球和篮球这两种运动,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呢?今天我们来尝试一下,看看是篮球用手运球快还是足球用脚运球快!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也为后续篮球教学做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手运篮球的速度明显更快,这也说明学生的足球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从而开启足球基础教学。教师设计“传停球接力”游戏,让学生练习传球和停球技术,分小组合力完成就地滚球和空中球停球的接力练习,在此过程中为学生展示正确的停球方法,即做到预判球飞过来的方向,重心时刻保持在支撑脚上,膝关节小幅度弯曲,停球时要提起脚迎球,脚背正对准球来的方向。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默契,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点,用师生特定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教师意图,加深学生的练习印象。
三、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寓教于乐
新课标主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初中体育学科,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恰当的体育项目。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体素质不同,教师要分层化合理选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发散创新思维,让他们形成体育知识技巧与实践一体的思维习惯,保持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主基调,最终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运动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项目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落实新课标理念,把握班级学生的体能情况,设计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变向运球、跳起投篮等动作技术以及一些简单的战术配合,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练习。在教学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传球路线的准确性,为学生讲解示范行进间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学生两两一组,自由组合体验动作。其次,教师教学多种形式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重点在于传球的提前量和正确性,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行进间传接球的动作技术,提高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最后,教师为学生拓展对抗练习,让学生掌握“一攻一防,突破防守后投篮”技巧。根据学生状态,鼓励学生参与投篮比赛,如定点投篮比赛,确保距离不要过大,用投篮比赛作为放松活动,缓解学生本节课的紧张心情,让全体学生最后都能学有所获。
新课标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指导,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初中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论,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点,突出体育学科教学特点,及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和纪律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做好铺垫,有效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继凯.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24):96-100.
[2]饶玉芳.探究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6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