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李凰凰
信阳市羊山新区第二小学 464000
摘要:新课标着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主题感悟与情感理解的深化。为此,教师应整合多样阅读资源,鼓励学生延展性阅读,以深化认知。同时,强化思维训练,运用多元思维方法,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并优化评价机制,融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多方面评估学生阅读状况。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效提升阅读素养,助力学生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新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亟需探索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深度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阅读思维与情感感悟能力。围绕整合阅读资源、强化思维训练及优化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实践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推动阅读教学创新发展。
一、整合阅读资源,深化知识解读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对主题的感悟与情感的透彻理解。这一目标的实现需丰富阅读资源支撑。教师应围绕课内内容,整合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延展性阅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提升阅读素养。
例如,在教授《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相关课外阅读资源,如古代神话中的其他励志故事,或是现代名人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真实事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细致研读其文本内容,分析精卫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填海的坚定信念。随后,引入课外阅读资源,如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让学生对比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行动,探讨两者在精神层面的共通之处。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不仅能够从更宽广的视角理解坚持与毅力的表达方式,还能在对比鉴赏中深刻体会到《精卫填海》所蕴含的坚韧不拔精神更为深远、持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如“精卫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你认为精卫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精卫精神的现实意义,鼓励他们将这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精卫填海故事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阶阅读能力,使他们在深度阅读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二、强化思维训练,发展高阶思维
阅读需高阶思维参与,如逻辑、批判与发散思维,以有效梳理文本结构,领悟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元思维方法与工具,引导学生训练思维,提升品质,从而增强深度阅读能力,优化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授《陀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学生们被鼓励绘制一幅以“陀螺”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在这幅图中,“陀螺”作为中心节点,向外辐射出多个分支,每一个分支都代表着文章的一个关键方面。如一个分支可以专注于描述陀螺的制作过程,包括所需材料、制作步骤以及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学生们可以通过绘制这一分支,深入理解文章中关于陀螺制作的细节,感受作者亲手制作陀螺时的喜悦与成就感。另一个分支则聚焦于陀螺带给作者的乐趣与情感体验。学生们可以沿着这条分支,记录下陀螺比赛中的紧张与刺激,以及陀螺失利后的失落与反思。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丰富情感,仿佛与作者一同经历了那些关于陀螺的欢乐与挫折。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清晰地梳理了其情节发展与情感脉络,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陀螺,这个看似简单的玩具,实则承载着作者童年的欢笑与泪水,记录着成长的足迹与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们掌握了自主进行深度阅读的方法。他们学会了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如何构建文本框架,以及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促进了他们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优化评价机制,强化深度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评价至关重要。新课标建议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以获得多方面客观结果。教师应采纳此建议,构建多元动态评价体系,以科学评价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与深度,推动深度阅读教学高效开展。
例如,在教授《天窗》时,为了获得理想的阅读教学评价效果,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份针对该文的评价量表。这份评价量表不仅关注学生的深度阅读结果,如他们对天窗在孩子们生活中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天窗如何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分析深度,还着重考量学生在深度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参与情况及所取得的进步。在评价量表中,教师设定了多个维度,以多方面反映学生的阅读状况。如在“阅读参与度”一栏,教师会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关于天窗看法的积极性,以及在面对阅读难题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在“阅读理解力”方面,教师会评估学生对天窗在文本中象征意义的挖掘深度,以及他们能否将天窗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联系,进行创造性思考。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确保评价的多方面性和客观性。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如从最初对天窗功能的简单理解,到逐渐领悟其在孩子们精神世界中的独特价值。而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综合把握能力,以及他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价量表,学生能够更多方面地认识到自身在深度阅读中的优势、进步与不足。他们可以根据评价量表中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阅读策略,优化深度阅读行为。如对于在阅读理解力方面有待提高的学生,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文本细节的分析,以及象征意义的挖掘;而对于阅读参与度不够的学生,他们则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更科学地评估学生的阅读状况,从而进一步推动深度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需要注重阅读资源的整合、思维训练的强化以及评价机制的优化。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莲.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J].家长,2024(25).
[2]刘萍.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