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创意无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新探
沈薇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美术学科作为学生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培育的关键一环,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独特视角出发,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新趋势及人美新版小学美术教学实例,科学、具体地探讨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及其实践策略。
关键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新形势;小学美术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美术核心素养不仅涵盖学生艺术技能与审美能力的提升,更涉及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情感态度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塑造。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美术学科应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剖析与内涵界定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在美术学习历程中逐步塑造并固化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品质的综合体现,其内涵深刻且丰富,具体囊括了对图像信息的精准识读能力、美术表现技巧的精进掌握、审美价值的独立判断能力、创意构思与实践操作的高效融合,以及对多元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这些素养不仅是美术学科教育价值的深度彰显,更是学生面向未来社会、实现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的不可或缺之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二、教育教学新形势下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活美术学习内驱力
面对教育教学的新形势,美术教育必须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潜能。具体而言,教师应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创设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组织富有启发性的课堂研讨等,以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了丰富多元的教学素材。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力,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构建既富有感染力又贴近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多彩的民族服饰”这一主题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精美图片与详尽描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进而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自主设计一款融合多元民族元素的创意服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有力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推动跨学科融合,拓宽认知边界,深化美术理解
美术,作为一门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学科,其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在教育教学的新形势下,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科学等的有机融合,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其思维方式,从而助力学生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美术认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的实践。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绘画”这一主题时,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古代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技法,还巧妙融入历史学科知识,讲述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与画家生平,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脉络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绘画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又如,在“奇妙的科学世界”这一主题创作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知识,发挥创意,将科学原理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呈现,如利用光影原理创作立体雕塑,或运用色彩搭配展现光学现象等。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创新环节,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意能力
实践不仅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更是激发学生创意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在美术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教师应尤为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将实践创新作为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实践创新理念得到了充分展现。例如,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材设计了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如“设计我的小天地”“制作环保小报”等。这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动手制作、创意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可积极组织绘画比赛、举办学生画展、参观艺术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广阔舞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还能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汲取灵感,拓宽视野,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精神与创造力。通过这一系列实践创新活动,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以深度培育,他们的创意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深耕审美教育土壤,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作为美术学科的灵魂与精髓,对于塑造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敏锐的审美判断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崭新形势下,教师应将审美教育置于美术教学的核心位置,通过精心设计的欣赏活动与鉴赏实践,引领学生在美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提升其审美素养。我们的小学美术教材中,审美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力,如利用教材中的经典美术作品,如梵高的《星夜》、齐白石的《虾》等,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剖析,学会从色彩、线条、构图等多维度识别与解读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美术鉴赏活动,鼓励学生围绕作品的主题、情感、技法等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并且,教师还应注重将审美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现象,如街头艺术、民间工艺等,让他们在欣赏与创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成为具有高雅审美情趣与敏锐审美判断力的新时代少年。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新探之旅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美术学科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和人美新版小学美术教材的丰富资源,教师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跨学科融合、实践创新和强化审美教育等多元化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意能力、审美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小学美术教学的道路依然宽广而充满挑战。我们坚信,只要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推动小学美术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苏端凤.基于核心素养,“玩”美生活: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的行动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8(6).
[2]张贺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