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阅读的初中名著教学实践
王羽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530022
摘要:深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为例,从“文本解读”、“情感共鸣”、“拓展延伸”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通过深度阅读策略在名著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阅读;初中名著教学;《朝花夕拾》
引言: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愈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名著阅读教学。然而,传统的名著教学往往侧重于文本的知识点讲解和情节分析,忽略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对名著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真正从名著中汲取营养。深度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对文本内容、写作技巧、作者意图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最终形成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为例,探讨如何将深度阅读策略应用于初中名著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提升阅读能力,培养人文素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录了12篇回忆性散文,记述了作者从孩童到青年的成长历程。作品通过追忆往昔的亲友、师长和生活片段,抒发了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情感,也表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现状的思考。通过阅读这本名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并从中获得启迪,反思当下社会和人生。
一、文本解读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朝花夕拾》进行文本解读,意在帮助学生打开文本之门,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以“读书”、“求学”和“人物”为主题,进行分组探究。这种分组探究方式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不同的文本元素上,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结构和内容,并形成对作品的初步认知。其次,鼓励学生通过制作读书卡、手抄报、人物书签等形式,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具象化。例如,第一小组制作的读书卡,展现了鲁迅先生广泛的阅读范围,以及对《山海经》的深刻印象;第二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则清晰地梳理了鲁迅先生的求学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转变;第三小组制作的人物书签,则将温暖和痛恨鲁迅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类,体现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将抽象的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清晰和深刻。最后,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例如,学生通过对“长妈妈买《山海经》”和“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等细节的解读,理解了长妈妈对鲁迅的爱和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尊重,体现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这种细节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对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思考,为后续的深入解读奠定了基础。
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与文本建立更深层的联系,感受作品的魅力。首先,通过“颜色联想”的方式,学生将自己对每一篇散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与不同的颜色联系起来。例如,用灰色表达对《二十四孝图》中封建教育的批判,用红色表达对《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的爱,用黑色表达对《父亲的病》中庸医的憎恨。这种颜色联想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也展现了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解读。其次,学生通过“朗读互动”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中,并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感悟。例如,学生朗读《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时,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使其他学生也能够感同身受。这种朗读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学生通过朗读《父亲的病》的片段,分析了鲁迅对父亲去世的愧疚感,并思考了“父亲的死”对鲁迅的影响,从而理解了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这种引导式的思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也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阅读体验与自身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启迪,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从而实现阅读的最终价值。首先,通过“方法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体会。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朝花夕拾》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并要求学生写下阅读感悟。这种方法指导不仅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也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阅读习惯,并寻求更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其次,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学生将各自的阅读感悟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并进行分享。例如,学生从《狗·猫·鼠》中汲取了鲁迅敢于反抗的精神,从《藤野先生》中汲取了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案例分享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展现了学生将阅读与自身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最后,通过“总结升华”的方式,将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阅读感悟应用到生活中。例如,总结《朝花夕拾》中关于“治愈”和“成长”的主题,并鼓励学生从鲁迅先生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不断进步和成长。这种总结升华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也激励学生将阅读的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通过深度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在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深度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体验阅读的乐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池春红.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体验,促进深度学习——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亚太教育, 2022(21):91-94.
[2]李燕.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及组织方法[C]//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九).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