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作者

姜荣辉

西安市长安区五星街道和迪小学 710114

摘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而运算能力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其意义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格外注重,其实施策略则极具复杂性、多样性、持续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运算规律和技巧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尤其能学以致用正确解决数学问题,形成独立钻研、追求真理的学习素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小学数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而计算的教学内容又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合理。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发育发育的各个方面,因此,这一环节的数学计算教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此外,数学计算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而在小学数学中,计算课的教学内容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状况

2.1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实务

在小学数学计算课上,老师们的重点放在了数学教室里,而小学生们大多都是活泼的孩子,平时也比较爱玩。所以,要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不现实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2.2掌握技巧少

在当前的数学计算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导致他们掌握的计算技巧有限,并且计算过程不够规范,经常出现数字混淆、个十百千落位不清、誊写答案错误的情况。此外,学生的计算方式过于烦琐、老套,耗时较长,久而久之没能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导致在过程中频频出现错误,也是当前课程中需要及时整改的问题。

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3.1营造轻松氛围,增强学生主动意识

要使低年级学生掌握计算知识,教师需要保证学生完成了一定量的运算练习。但是,教师不能让学生直接进行刻板、重复的计算练习,这不仅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失去兴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趣味故事、互动环节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如何计算,获得计算能力的发展。

3.2注重对错题的分析,提高计算准确性

学生的错题对于教师来讲是难得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让其避免在日后的学习中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审题,避免马虎大意,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练习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9÷2,25÷4,42÷5,19÷3。计算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归纳,与其一起分析,找出原因,反复练习,加深记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巩固学习基础,充分发挥错题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优势,避免之后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学生的错题资源,能够让学生重新审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3优化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有高效率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缺乏兴趣支撑的学习是枯燥的,无聊的,其学习效果也是低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支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则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避免枯燥机械的计算教学与训练,优化教学,活跃课堂,以生动有趣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计算中的有趣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加持下提高计算能力。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一章节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接开讲,学生就会觉得知识点晦涩难懂,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以图片加提问的方式引出本章节内容。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如美丽的街灯、摇曳的气球、高耸的大楼等。图片中包含着这样的信息:10串红气球,每串有36个;蓝气球20串,每串30个。然后提出问题:“算一算红气球有多少个?蓝气球有多少个?”借助这两个问题引入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学习。

3.4合理评价指导,培养反思意识

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完善评价体系,对计算教学的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提升自我。在评价依据上,不能将计算结果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分析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弄错了计算的顺序,就要加强运算法则方面的学习,理清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抄错了数据,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态度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严谨认真地对待数学计算,不必一味求快,而是要将正确放在第一位。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提高他们的运算和思考能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唐劲兰.试论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天津教育,2018(24).

[4]樊志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8(8).

[5]王志强.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