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对慢性腰背痛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白金慧
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康复对慢性腰背痛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通过剖析慢性腰背痛的现状与成因,阐述运动康复原理方法并评估其效果。结果显示运动康复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腰部功能、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为该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对临床与康复意义重大。
关键词:运动康复;慢性腰背痛;功能恢复
一、引言
慢性腰背痛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于特定人群中发病率颇高。它不仅使患者长期受疼痛困扰,腰部活动受限,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如睡眠、工作等。传统治疗难以根本解决腰部功能问题,运动康复治疗则基于科学原理,通过系统运动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具重要临床与研究价值。
二、慢性腰背痛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慢性腰背痛的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范围内慢性腰背痛高发且普遍。发达国家患病率可达 30% - 50%,发展中国家也呈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职业人群患病率近 40%,复发率约 30%。长期患病还可能引发患者心理问题,加重身心负担。
(二)慢性腰背痛的主要成因
1、长期姿势不良
现代生活与工作方式致使人们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时弯腰驼背、使用电子设备低头、久站重心偏移等,使腰部肌肉紧张、受力不均,引发慢性腰背痛。
2、腰部肌肉力量失衡
腰部肌肉群协调失衡常见于腹部肌肉弱而背部肌肉紧,导致腰椎受力不均,加速椎间盘退变,易引发肌肉拉伤疼痛,缺乏锻炼常致此情况。
3、椎间盘退变
年龄增长使椎间盘自然退变,不良习惯与环境因素如重体力劳动、弯腰搬物、震动环境等会加速其退变,致椎间盘突出、膨出等,压迫神经引发疼痛与下肢症状。
4、心理因素影响
慢性腰背痛患者因长期疼痛易产生心理压力与负面情绪,焦虑、抑郁会增加疼痛敏感性,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身心健康与康复。
三、运动康复治疗的原理与方法
(一)运动康复治疗的原理
1、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如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腰部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强大的腰部肌肉能够更好地分担腰椎的压力,减少腰部受伤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腰部的姿势控制。
2、改善腰部关节活动度
运动康复中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腰部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减少关节僵硬和粘连。例如,采用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能够逐渐增加腰部关节的活动幅度,改善腰部的柔韧性。同时,通过运动训练还可以促进腰部关节滑液的分泌,润滑关节,减轻关节磨损和疼痛。
3、纠正不良姿势
运动康复师会通过对患者姿势的评估,设计针对性的姿势纠正训练。如通过靠墙站立训练,让患者头部、肩部、臀部和脚跟紧贴墙壁,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在坐姿训练中,指导患者调整座椅高度和电脑屏幕位置,使眼睛平视屏幕,腰部保持挺直,避免弯腰驼背。
(二)运动康复治疗的方法
1、腰部核心肌群训练
(1)仰卧位训练
包括仰卧抬腿、仰卧屈膝收腹等动作。患者仰卧在瑜伽垫上,双腿伸直缓慢抬起至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如 30° - 60°),保持数秒后缓慢放下,重复多次;或者双腿屈膝,双手抱头,腹部用力将上半身抬起,使肩部离开地面,感受腹部肌肉的收缩,同样保持数秒后放下,每组动作进行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
(2)俯卧位训练
如飞燕式训练,患者俯卧在床面,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保持 3 - 5 秒后放下,重复进行 10 - 15 次,每天 3 - 4 组。此动作主要锻炼竖脊肌等背部肌肉,增强腰部后伸力量。
(3)侧卧位训练
侧卧位抬腿训练,患者侧卧在瑜伽垫上,下方的腿伸直贴地,上方的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起,感受腰部侧面肌肉的收缩,每组进行 10 - 15 次,两侧交替进行,每天 3 - 4 组。
2、腰部关节活动度训练
(1)前屈训练
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向前弯腰,尽量用手触摸地面,感受腰部前屈的幅度,保持数秒后缓慢起身,重复 10 - 15 次。
(2)后伸训练
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缓慢向后仰腰,使腰部尽量后伸,注意保持身体平衡,不要过度后仰,每组进行 10 - 15 次。
(3)侧屈训练
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向一侧弯腰,用同侧手触摸同侧的腿部,感受腰部侧屈的感觉,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组 10 - 15 次。
(4)旋转训练
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缓慢向左右两侧旋转腰部,旋转幅度以自身能耐受为度,每组进行 10 - 15 次。
3、姿势纠正训练
(1)日常姿势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站立、坐姿和行走姿势。站立时,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垂,双脚均匀受力;坐姿时,选择合适高度的座椅,使双脚平放在地面,腰部挺直,椅背与腰部呈 100° - 110° 角;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幅适中,双臂自然摆动。
(2)特定姿势训练
如前文提到的靠墙站立训练,每次站立 5 - 10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坐姿平衡训练,坐在椅子上,双脚离地,通过调整身体重心来维持平衡,每次训练 3 - 5 分钟,每天 3 - 4 次。
4、全身协调性和稳定性训练
(1)平衡训练
除了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外,还可以进行平衡板训练。患者站在平衡板上,通过调整身体重心来维持平衡,开始时可以在有支撑的情况下进行,逐渐过渡到无支撑,每次训练 5 - 10 分钟,每天 3 - 4 次。
(2)有氧运动
推荐患者进行每周 3 - 5 次,每次 30 - 60 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慢跑等。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运动,在水中身体的重量会被水的浮力部分抵消,减少了腰部的压力,同时可以锻炼全身肌肉的协调性;快走和慢跑则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腰部的恢复。
四、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一)评估指标的选择
1、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在 10cm 直线上标记疼痛程度,定期评估对比,直观了解疼痛缓解效果。
2、腰部功能活动范围评估
用量角器测量腰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角度,治疗前后测量对比,确定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
3、腰部肌肉力量评估
借助等速肌力测试仪器精确评估,辅以徒手肌力测试,对比治疗前后数据,评估肌肉力量提升效果。
4、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 - 36),患者治疗前后填写,对比各维度得分变化,综合评估对生活质量影响。
(二)评估结果与分析
经 8 - 12 周治疗,实验组(运动康复治疗)与对照组(常规保守治疗)对比:疼痛程度上,实验组 VAS 评分显著下降 3 - 5 分,对照组下降 1 - 2 分;腰部功能活动范围方面,实验组各方向角度均有增加,如前屈增加 10° - 15°,对照组改善小;腰部肌肉力量测试中,实验组力量增长 20% - 30%,对照组不显著;生活质量评估里,实验组 SF - 36 量表多维度提升明显,对照组改善有限。表明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保守治疗,为慢性腰背痛治疗提供更优途径。
总之,慢性腰背痛常见且影响大,运动康复治疗优势显著。本研究证实其在多方面积极作用。未来应推广运动康复理念,提升专业水平与患者依从性,探索优化方案结合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康复服务,推动该领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佳, 王萌萌, 刘浩等. 不同运动疗法对慢性腰背痛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效果的网状 Meta 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 38(4): 493 - 500.
[2] 李华, 赵强, 孙晓琳等. 基于运动康复的综合干预对慢性腰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3, 29(6): 420 -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