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吴正乾 程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10151
作者简介:吴正乾,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车辆工程与职业教育,工作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程艳,女,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工作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22 年度湖南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205.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其在目标设定、机制构建、资源利用、教师队伍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越来越注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现实中二者在协同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育人效果。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引言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思政教师则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长期以来,二者在育人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同,导致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一)目标设定缺乏深度协同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在目标设定上不仅存在表面上的不一致,更缺乏深层次的协同。专业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而思政教师则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种目标设定的差异,导致二者在育人过程中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理念,影响了育人效果。
(二)机制构建存在制度性障碍
职业院校在构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时,往往面临制度性障碍。一方面,学校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协同育人目标,导致机制构建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学校在资源配置、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存在制度性壁垒,如职称评定、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协同育人的实施。
(三)资源利用缺乏有效整合
在资源利用方面,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作。一方面,二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资源利用存在重复和浪费;另一方面,二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和融合,难以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育人模式。
(四)教师队伍缺乏深度协同和持续成长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队伍在协同性方面存在不足,且缺乏持续成长的动力。一方面,部分专业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难以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也缺乏专业技能知识,难以在专业课程中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此外,教师队伍缺乏深度协同和持续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导致二者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合和互补。
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问题剖析
(一)目标设定不一致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在目标设定上的不一致是导致协同育人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思政教师则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目标设定的差异导致二者在育人过程中难以形成共识和合力,影响了育人效果。
(二)机制构建缺乏科学性
职业院校在构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时缺乏科学性。一方面,学校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导致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学校在资源配置、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协同育人的实施。这种机制构建的不科学性导致二者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协作和配合。
(三)资源利用缺乏整合性
在资源利用方面,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作。一方面,专业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课程,忽视了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也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思政课程,缺乏对其他课程的了解和关注。这种资源利用的缺乏整合性导致二者在育人过程中难以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影响了育人效果。
(四)教师队伍缺乏协同性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队伍在协同性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部分专业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难以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也缺乏专业技能知识,难以在专业课程中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这种教师队伍的缺乏协同性导致二者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合和互补。
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协同育人理念
职业院校应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将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育人工作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通过加强二者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共识和合力,共同推动育人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协同育人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广大教师对协同育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1.建立协同育人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代表和思政教师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制定协同育人的方案和计划,协调解决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制定协同育人工作规范:明确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二者在育人过程中能够形成有效的协作和配合。
3.建立协同育人评价机制:对协同育人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协同育人的方案和计划,确保协同育人的效果不断提升。
(三)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
1.开发融合课程:鼓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开发融合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形成优势互补的育人模式。
2.共享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让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能够共享彼此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育人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思政教育能力。
2.建立导师制度: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制度,让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成长,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3.鼓励学术研究:鼓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
1.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论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现实中二者在协同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育人效果。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以及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有效协作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京军. 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04): 25-7
[2]陈淑贤,姚景芳. 课程思政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79-81
[3]刘颍.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