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玉溪实际谈群众文化工作现状的创新与开展对策

作者

曾媛

玉溪市文化馆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愈发多样化和个性化。群众文化工作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其创新与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玉溪市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对策,以期为群众文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对策

引言:群众文化工作是玉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视角去解析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就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思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解决当前问题展开论述[1]。

一、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分析

素有聂耳故乡、花灯之乡等美誉的玉溪,有着“十个玉溪人,九个会唱灯,还有一个跟着哼”的俗语,玉溪市群众文化发展起步很早。玉溪的群众文化发展工作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广场建设:全市共计9个县(市、区)各自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有规模、有档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如红塔区的聂耳文化广场、江川区的大渔文化广场、易门县的“龙泉广场”、澄江市的“凤山广场”、华宁县的“泉乡广场”、新平县的“民族文化广场”等。这些广场成为集群众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大型文体活动为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场地。

.基层文化站建设:各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加强,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图书借阅、文化培训、文艺活动组织等多种服务。

2.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广场成为群众自娱自乐的重要场所,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同县区的广场文化各具特色,如峨山县广场文化具有跳花鼓、烟盒舞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易门县文化广场将专题文艺晚会、广场跳舞会与节庆演出、电影每周映相结合等。

.文艺演出与赛事活动频繁:玉溪市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赛事活动,为群众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例如,云南省民族文化赛装节上玉溪代表队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参赛作品也获得众多奖项;还有“百千万文化工程”相关的文艺骨干培训和文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文艺队伍的整体水平。

.非遗文化活动受重视:玉溪市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开展与棕扇舞、花鼓等非遗相关的活动,如组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展非遗文化培训等,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3.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文艺骨干培训:各县区积极开展各类辅导培训工作,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和文艺骨干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专业人才培养:玉溪市文化馆等文化机构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群众文化精品。同时,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赛事,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

4.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人才培养等。

.资金投入:政府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我们在肯定群众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以下是对当前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与反思。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分配不均的困境

尽管近年来国家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新平县、元江县等地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等原因,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些地区的群众往往面临着文化场所匮乏、设施简陋等困境,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不仅限制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也影响了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

(二)专业人才短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人才是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当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普遍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基层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另一方面,现有文化工作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需要。专业人才的匮乏不仅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和专业性,也影响了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3]。

(三)活动内容单一:创新不足的体现

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问题。这些活动往往缺乏新意和创意,难以吸引群众的关注和参与。此外,部分文化活动在策划和组织过程中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群众需求分析,导致活动内容与群众需求脱节。这种创新不足的现象不仅削弱了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限制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4]。

(四)群众参与度不高:兴趣与认知的双重障碍

群众参与度是衡量文化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然而,部分地区的一些群众对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和认知,导致参与度不高。一方面,部分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文化活动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部分文化活动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群众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了解。此外,部分文化活动在策划和组织过程中缺乏与群众的互动和沟通,导致群众对活动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不强。这种兴趣和认知的双重障碍不仅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也制约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5]。

二、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对策

近年来,峨山县运用各重大节庆活动契机,组织当地几百只花鼓团队参加巡街展演;元江县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让棕扇舞走进校园……全市各地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让各具特色的活动成为吸引群众参与的关键。在活动策划上,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并注重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既实现了积极探索新的文化活动形式,如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又使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创新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让群众文化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基础。玉溪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设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充分利用各地的现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二)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人才是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关键。玉溪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分别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计划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投身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6]。

(三)提升群众参与度:激活文化活动的生命力

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提升群众参与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让文化活动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各地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深入了解了群众需求,确保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口味。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活动策划提供有力依据。同时,鼓励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的策划和设计中来,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让他们的创意得以展现。其次,建立起了激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通过设立奖项、颁发证书等方式,对在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正向激励地去增强群众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更多人的参与动力。最后,注重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和收获。通过组织互动游戏、现场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环节,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加强文化活动的后续反馈和评估工作,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未来的文化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四)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宽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在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玉溪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拓宽文化传播的新渠道,提升文化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文化活动信息、展示文化成果、交流文化经验。玉溪群文、玉溪文化馆等平台的传播速、覆盖面广、互动性等迅速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内容,展现文化活动的精彩瞬间和独特魅力,更多的群众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另一方面,玉溪还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线上文艺演出、在线文化讲座等形式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让群众能随时随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同时,线上活动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形式灵活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总之,玉溪借助新媒体技术玉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还提升了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地去拥抱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变革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结语: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与开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玉溪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以及群众参与度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让花灯之乡、聂耳故乡的品牌名片底色更亮,玉溪的群众文化事业也将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莹. 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 参花, 2024, (10): 146-148.

[2]张巧. 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 参花, 2024, (06): 149-151.

[3]仇文龙. 砥砺奋发,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篇[J]. 文化产业, 2024, (05): 22-24.

[4]黄琳清. 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 参花(上), 2023, (11): 125-127.

[5]沈燕雯. 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 文化产业, 2022, (31): 108-110.

[6]申慧娟. 探究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J]. 文化产业, 2022, (21): 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