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

杨梅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教研室7191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也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初中学生而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科目较为重要的部分。在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在语文教材逐渐多元化的情况下,在学生逐渐具有自己的个性色彩的情况下,教师不应该再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知识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改善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教学工具,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无论是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还是开展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都有利于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形成,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引言

初中语文是初中课程中重要的课程之一。随着我国各个阶层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研究与探索之中。语文教师要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掌握语文的教学方法,把高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

1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党教育方针具体化的一种表现,是联系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践的重要枢纽。党的教育方针要核心素养的桥梁,有利于将其转化为教育实践中可以利用的以及教育工作者容易把握的一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了解“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促进课程与育人模式的持续改革。核心素养有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性。核心素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及方法融入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关注理论与实践依据,保证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第二,关注时代性。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反映出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凸显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本价值,保证教育任务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第三,加强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新时期每个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教育教学中强调这一点有利于将核心素养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强化社会责任感与国家认同感,彰显民族特色,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弘扬中国特色。

2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的知识容量实现了从“溪流”到“江河”的扩充,这就使一大批学生很难精准地把握住其中的要点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庞杂知识内容的内在含义和作用模式时也常常倍感吃力,而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又恰恰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或核心,这便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颇有一种“好坏随缘”的感触,同时也极容易在客观上造成学生语文成绩差距被不断拉大的现象。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大致可概括为: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里有很多需要学生背诵的知识内容,同时对一些知识点的应用又没有现成的公式、定理可以照搬套用,并且很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比较隐蔽,这就导致不少学生都会有一些尴尬经历:平日里投入极大精力对很多知识点或例题搞“阵地战”,但在真正的考试中却发现自己被考题“抄了后路”,准备的东西很少能派上用场。久而久之,对语文再“一往情深”的学生也难免感到筋疲力尽,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等价的回报,进而在学习语文时表现得心灰意冷,乃至还有可能出现“因爱生恨”的“仇语”“恐语”心理。

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3.1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常来说,语文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们都是以声音为主,气氛太沉闷了。情境教学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这种环境不但可以使学生有效获得语文知识,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某些故事性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课本中的语文故事在学生眼前生动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交流和沟通能力。情境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3.2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实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期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一种,意在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小组合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必须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爱好,为学生合理划分小组,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优势互补。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还要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位同学担任小组长,监督和管理组内的每个学生。

3.3注重对学生感性认知的启发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许多学生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个性思考方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注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识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科书是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教师不能抛弃对教材的应用,应充分应用教材中的上下文,使其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死板地死守教科书,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发散思维,使其更加充实。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展现其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背景。

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的创新更好地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龚珊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与国学教育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

[2]王峰.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1(12).

[3]朱琳.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