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欣赏到付诸行动
陈彦荣
伊宁县阿热吾斯塘镇中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在乡村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要从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其因果。
一、乡村孩子也是爱美的,我们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实践的机会。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保持不易,一件好的创意、一次成功的美术展览、一个精确的示范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一句肯定鼓励的话语都能引起学生对美术产生短暂的关注和激情,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以完成的事,要有一个持久而系统的计划分析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恰当符合其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引导,才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较长久的持续下去。例如:在古尔邦节时,我们面对丰盛的、五颜六色的食物、服装,如何去调配?在琳琅满目的大巴扎上,如何选择你喜欢的物品?在美术课上因势利导,结合实际让学生来贴近生活的观察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农村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领悟美术独特的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二、创设课堂的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身边到处都存在着无穷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乡村,浓郁的新疆地方农村建筑风格,淳朴的乡风,民族气息丰富的家居设计,都给了乡村孩子许多艺术创作的灵感。每个孩子踏入学校时,都带着他过去生活的烙印——即他们的兴趣、情感和经验,农村孩子置身于自然界之中,大自然是天生的美育教师和大课堂,从植物、动物等自然界形象中,我们会发现许许多多新奇而又美丽的“形”与“色”的存在。青山绿水、明月清风、神秘的星空、大自然的挺拨与青翠、壮阔及柔美,本生就是体味不尽美的源泉。鼓励学生去找寻大师的足迹,寻觅凡高笔下的《向日葵》、米勒笔下的《牧羊女》、康斯太勃尔笔下的《干草车》、勃鲁盖尔笔下的《冬猎》……,农村孩子们身边就有无穷无尽地美感熏陶资源,如果我们善于将之作为教学的起点,新的知识需要和学生原有旧的经验相结合,正是教学的基本措施,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使用容易产生共鸣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绚丽多姿的艾得莱丝绸,浓郁民族风格的农家小院和室内装饰,香甜可口的伊犁苹果、葡萄,冬不拉、热瓦甫及手鼓交配着演奏出迷人动听的旋律,在美术课上都演绎出视听的美感,触动学生的激情,你看那些已按捺不住内心喜悦与激动、跃跃欲试来展示自己才华的学生不已说明了问题吗?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下,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从服饰到家庭日常用具,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就能够实施并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农村孩子生活经验丰富,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一起动手种葫芦,捡石头,挖树根,玩泥巴,然后来一起制做成漂亮的工艺品,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情感相结合,让学生美术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连接,使其在日常生活情景和周围环境中积极地建构知识,使课程具有生活化和情趣化的色彩,同时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发学习兴趣来表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地制宜,体现特点。
新疆伊犁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雪山、草原、美丽的伊犁河风光旖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蕴,都可成为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在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及方法上,更要灵活多变,因地制宜。例如:在上室外建筑写生课上,我就选择了本地特色浓郁的清真寺作为平时描绘的对象,清真寺在新疆农村当地建筑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民族学生对其有深厚的感情。在风景写生中,我将学生置身于美丽的伊犁河畔——连心岛,从中观察美、感受美、表现美,在色彩表现及图案设计课上,让学生走进各民族家里去观察屋顶的藻井图案、地毯图案……等,在上《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一课时与《策划一次出游活动》、《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文化衫的设计制作》三课联系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用相机记录旅行留下丰富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回味山河美景与风土人情,汇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创意,整堂课都是轻松愉快的,每位同学是那样的开心,激发了对摄影的最大兴趣。
五、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农村美术教学由于条件所限,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可成为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幽默睿智的言谈、大方得体的举止、高雅和谐的着装、饱满热情的外貌、宽容豁达的处事,美术教师应该有自己的风采和独特人格魅力,关心爱护并倾听学生的心声,在美术课堂内外多给学生一些暗示与鼓励赞扬,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和时间,潜移默化地使其能更多地接受美术教育。
六、在教学中及时评价与反馈,并制定一个具体的、长久的计划
作业的讲评应及时和顾及大多数同学,不用好与不好来下结论,从不同视角去欣赏和评判,让学生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自评、互评,及教师合理的点评,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提供展现其艺术才华的空间,充分肯定和信任,不扼杀学生作品中的与众不同,多肯定其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展示自己,要合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艺术因素,使学生不间断的受到教师营造艺术熏陶并逐渐学会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一步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长久的保持其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因地取材是适应农村地方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美术教学活动在重视课堂的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挖掘和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结合各种已有的美术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设计,能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与再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或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从而能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农村学生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情趣,尊重学生的创作,理解学生运用画笔进行的情感渲泄,使学生在心理得到满足,获得学习的动力,同时将他们丰富地想象能力转化为审美的创造能力,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