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

作者

邢月

长垣市蒲东街道中心学校 453400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阐述了融入的重要意义。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词汇、故事、节日等方面详细探讨了融入的实践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旨在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同时增强英语教学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英语课堂;实践研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小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承。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多侧重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相对不足。

(二)研究目的

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素养,实现英语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传承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有助于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让学生接触、了解并传承本民族文化,避免文化断层。

(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在掌握英语这一国际语言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传达本土文化信息,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三)增强文化自信

在英语课堂中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使学生为本土文化感到自豪,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观。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 实例展示在教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动物词汇时,如“panda”(熊猫)、“dragon”(龙)等,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和基本意义,还要深入介绍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象征意义。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代表着和平、友好;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2. 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动物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其特征和文化寓意,如“A panda is very cute. It is black and white. It is a symbol of friendship in China.”(熊猫非常可爱。它是黑白相间的。它在中国是友谊的象征。)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故事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1.实例展示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教师先用简单的英语讲述故事:“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boy named Sima Guang. His friend fell into a big water tank. Sima Guang was very clever. He broke the tank with a stone and saved his friend.”(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司马光。他的朋友掉进了一个大水缸里。司马光非常聪明。他用石头砸破了水缸,救了他的朋友。)

1.教学方法

讲述后,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体现的智慧和品德,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如“What do you think of Sima Guang? Why was he so clever?”(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聪明?)同时,对比中西方故事的叙事风格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智慧、勇敢等品质的崇尚。

(四)节日教学中的文化体验

1.实例展示

以春节为例,在临近春节时开展英语主题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春节的英文表达“Spring Festival”,以及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put up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放鞭炮(set off firecrackers)、拜年(pay New Year's calls)等。

2.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制作春节贺卡,用英语写上祝福语,如“Happy Spring Festival! May you have good luck in the new year!”(春节快乐!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春节拜年的场景,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感受春节的欢乐氛围和文化底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建议

(一)教师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文化内容。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

(二)整合教材与课外资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广泛收集课外文化资源,如英语绘本、故事书、影视作品等,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丰富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三)创设多元文化情境

在课堂上创设多元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例如,在学习西方节日的同时,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讨论异同点,加深文化认知。

(四)鼓励学生实践与创新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英语手抄报、文化主题演讲、戏剧表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用英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意表达和传播。 五、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通过在词汇、故事、节日等教学环节中的实践策略,以及教师提升素养、资源整合、情境创设和学生实践创新等教学建议的实施,能够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共同发展,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融入的方式方法,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文秋芳. 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 课程思政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2): 9-14+113.

[2]冯刚, 鲁力.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6(1): 1-10.

[3]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5):17-22.

[4]殷莉,韩晓玲.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系河南省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jcjykt202416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