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助力中小学优质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
王梓乔
沧州师范学院
摘要:优质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战略,是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的核心特征。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而言,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其在助力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旨在探讨师范院校如何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策略,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进而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师范院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小学生有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机会,。我国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和均衡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针对于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深入分析现有义务教育中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一、中小学体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强调了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也就对师范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师范院校需要在师范生的教学和培养上,更加重视教师素养的全面培养,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数字素养等内容,以适应当下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
二、高等师范院校发展教育教学的策略
师范院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提高体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可以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师资保障。这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需求,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师范院校应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和战略定位的高度,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使体育教育专业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针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应结合我国教育体制和机制以及改革发展趋势,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融师范性、学科性、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2鼓励教学改革,注重教研成果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推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学改革,可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育师资,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点,应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综合素质培养。首先,在通识教育中,要适当增加人文科学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通过增加人文科学板块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此外,还要强化与基础教育新课改关联的选修课,并实时更新调整。聘请一线实践教师进行教学、示范。这些选修课可以涵盖基础教育新课改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内容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最新动态和趋势。通过选修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实质,为将来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小学体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师范院校应用型发展的影响
四、中小学体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师范院校应用型发展的要求
4.1打造中小学体育实践教学共同体
打造和运行中小学教育共同体,建立其师范院校与中小学、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高校学生与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参与,加强与合作与交流,促进体育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一方面,师范院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到中小学进行支教或挂职锻炼,将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中小学,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师范院校还可以邀请中小学体育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进修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这种双向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体育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4.2合作开展教学实践
师范院校作为体育教育领域的领军者,其教育改革和创新对于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师范院校还可以积极参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实践,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3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包含见习实习研习三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加大实习改革力度,适当延长实习时间。通过延长实习时间,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好地掌握体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同时,通过实习过程中的实践锻炼和反思总结,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4建立教学团队
高等师范院校应牵头建立体育教育团队。团队由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一定数量的师范生组成,打造集理论、实践、经验与创新集合的创新尝试。教学团队可以组织示范课、教研活动、创新课例、交流探讨等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
五、结论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而言,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其在助力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策略,师范院校可以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未来,师范院校应继续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卫青,姚远.国际视野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中国路径[J].教育研究,2022,43(6):83-98.
[2]孙鸿,刘新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从追求体育功利转向保障学生体育权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2).
[3]刘丽芳,欧阳林英,王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努力及财政优化策略[J].新教师,2023,(10):5-9.
[4]吴亚林.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的省属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制度设计[J].湖北社会科学师,2012,(0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