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张浩
河北省安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71600
我国是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头等大事。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深化与推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据教育部统计,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普通高中学生略高,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机制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职学校必须坚持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牢正确办学方向,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在职业教育领域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推进,思政工作开展情况成为评价中职学校办学治校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指标,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愈发重要。因此,中职学校要抓住思政工作这个“生命线”,加大思政工作力度,拓展思政工作空间,提升思政工作效果,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中职学生往往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他们更早地接触并思考未来职业道路。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课程。中职学校思政工作既要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还要谋划长远,从推动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推动中职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下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把思政工作的“内循环”融入师生成长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循环”。严格落实思政课程标准,按要求选用最新版国家统编教材,开足开齐开好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强化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通过介绍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标准,结合具体案例如“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的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形成共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聚焦学生急难愁盼,纾解思政工作痛点、堵点、难点。中职学校思政工作,要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一方面要有“小”情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呼声和诉求,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在提升学生文化水平、确保学生稳定就业方面下功夫,这是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要有“大”视野,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育人为中心,通过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他们不仅要关注微生活、小时代,更要有大格局,融入大社会,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中职学校要顺应思政工作环境、条件、对象的新变化,完善全覆盖、立体化、浸润式的思政体系,着力提升育人成效。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职业体验,引导学生从校内课上走到校外课下,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增强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最后,我认为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可能较为片面。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我们可以为中职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其全面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深化与推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教之道,德为先”。思政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全面实现“三教”改革的重要保障,更是“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