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的开展

作者

王海英

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摘要:项目式学习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师教学中把它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优势,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计算机思维,促进学生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项目化;策略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逐渐完善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目标。

一、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信息技术是学生未来参与学习与工作都需要的一项技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到各科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重视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促使其可以有效掌握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固定的基础信息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发展自身信息核心素养,是学生当下进行知识学习以及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发挥好自身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发展的重要角色功能。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思想中,从整体出发,学习并实践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物理思维、数学思维的活学活用,以此实现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发展。

二、策略

1.引入趣味话题

信息技术在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下,应营造轻松有趣的空间,让学生们喜欢参与项目学习,在项目中不认为自己在学习,反而觉得是在玩,以较为放松的心态掌握软件功能,了解信息技术常识。如教学“动画制作”时,项目任务是基于计算机动画制作常用方法,了解制作软件并应用FLASH制作简单的GIF动画。教师需先将有关的资料整理为微课内容,展示FLASH合成动画的过程,介绍其原理,打好基础知识后,还可以借助微课简要的概述我国的动画艺术,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结合我国优秀的动画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学生们组合开展动画制作,可制作表情包、将自己的照片制作成动画、制作贺卡等,制作完成后可进行小组的分享会,小组成员简述自己制作的想法与经过,互相传递思路,而后教师让学生们结合彼此的想法创新思考,制作更多批量动图,或者尝试制作时间较长、帧数较多的动画,以学生自己为动画人物原型,体现项目的趣味性,在FLASH动画活动中,教师需明确指导学生选取、变形、填充、线条等的工具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联想。

2.引入案例项目,辅助信息内容理解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需要通过计算机载体使其得到具象的展现,以推动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理解。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辅助学生实现对知识内容理解效率的提升,教师则应首先尝试推动理论教学的项目化改革,使信息技术知识在具体的项目框架下得到应用属性的突出,为其理解知识内容以及后续参与计算机应用实践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例如在《撰写调查报告》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Excel图表的方法,需要学生通过对办公软件的综合性应用属性建立基础认知,才能更好地完成软件间功能的协同利用。于是教师可以顺应课程主题,引入实际的调查报告撰写案例,并面向学生强调项目中利用Word文档插入功能引入Excel图表的应用过程,使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得以更为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引入案例项目辅助知识理论教学的模式实质上是推动理论性强的信息技术知识回归到应用环境之中,使其在具体的应用方式下得到丰满,从而辅助学生建立更立体地理解,真正实现课内学习效率的提升。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组合作学习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要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组长,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能增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这一章节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合作学习。第一组学生主要负责查找资料,而第二组学生则需要设计邀请函、海报等,以供第一组同学参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第一组学生找到了很多有用的素材,并顺利完成了任务;而第二组学生虽然没有找到很多素材,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设计出了几份精美的邀请函、海报等。之后,第一组学生将这些作品拿给老师看,得到了肯定。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实现了共同进步。

4.教师积极引导,促进信息素养发展

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发展不仅要有基本的编程思维,更要有具体到实际编程过程中的执行力。不少编程学习者因为编程失败次数过多,而心理上承受不住打击,放弃对编程方面的信息知识的学习。对此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教授学生具体的、科学的编程方法,以促进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通常从VB编程工具的选择以及规范编程步骤方面,给予学生科学的编程指导。为了实现初中学生在不用顾及VB代码具体编译过程的情况下,运用方便调试错误的调试器进行图形界面的快速观看,教师推荐学生运用Visual Basic软件进行VB项目开发,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编码速度。而编程过程中所需的数学思维,也是教师在学生进行编程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多措并举,让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结语

总体而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授课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能动性,并且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初中生可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并形成化解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能够为培育、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形成助力,最终成长为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菊.项目化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青海教育,2023(04):55.

[2]孙耀红.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