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音附小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李欣 吴克洋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610160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课外体育活动却处于边缘化地位,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文对川音附小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改善策略,给予川音附小参考借鉴。以期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快乐体育,增强身心健康,减少近视、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使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课外体育;双减;小学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体育教育对于学生体质的提升、运动技能的培养以及运动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川音附小作为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教育机构,其体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川音附小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该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也为其他学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川音附小学生对体育课程态度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对体育课时态度调查
川音附小学生中仅有31.7%的学生对体育课非常喜欢,有34.2%的学生对体育课比较喜欢,有28.3%的学生对体育课抱有不太喜欢的态度,更有5.8%的学生体育课有很不喜欢的态度,这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课时安排有待商榷,课程种类有待提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学生觉得体育课程时间足够的只有35.0%,连一半都没到,觉得课程时间勉强够用的同学,也仅有32.5%,但觉得课程时间不够用的同学高达32.5%,由此可知,川音附小的体育课程占比很少,学生往往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锻炼。
(二)学生对教学方法态度调查
学生有65.0%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感到非常满意,有18.3%的学生感觉比较满意,但也有14.2%的学生感觉一般,更有2.5%的学生感到不满意,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的缘故,不是所有同学都感到非常满意。
(三)学生对教学场地设施态度调查
有78.3%的学生对川音附小的体育设施感到满意,有17.5%的同学对此感到基本满意,但也有4.2%的同学对此感到不满意。基本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川音附小的体育教学设施并不能满足全部同学的内心需求,尤其是热爱体育锻炼的同学。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教学设施的不完善。
(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
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共为三种:喜欢足球的人有22.5%,喜欢篮球的人达到了惊人的51.7%,喜欢田径的人有25.0%,但也有5.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并提出了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为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这三类。学生希望增加的体育项目为三项,羽毛球为35.0%,排球为25.8%,乒乓球为39.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设学生感兴趣体育科目,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川音附小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一)体育教师性别年龄调查
体育教师性别分布极不均衡,男性占20.0%,女性占80.0%,这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招聘体育教师的不合理性,比较倾向招女教师。教师年龄在20-30岁的占比为40.0%,在31-40岁的占比40.0%,整体看来算年轻,但51岁以上的就占了20.0%,无疑为川音附小的体育课程开展增添了几分不确定因素,在以强度组成的体育课,高龄显然是一道阻碍。
(二)体育教师学历调查
教师学历为本科的占比达80.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0.0%,在对德智体美劳高度重视发展的新世纪,20.0%显然不能达到要求,川音附小应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高学历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教龄为1-3年的占40%,教龄为3-5年的也占了40.0%,教龄为5年以上的占了20.0%,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师队伍偏向年轻化,可能缺少实践性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三)体育教师一周授课节数调查
体育教师一周授课次数为16-22节的占比60.0%,授课次数为23节以上的为40.0%;一周授课下来80.0%的体育教师,表示非常劳累,20.0%的教师表示劳累,由此可见川音附小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压力大,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师储备不足。
(四)体育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情况调查
学校有80.0%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参加过任何进修或培训班,20.0%教师也只是有时参加过一些进修或培训班。他们表示毕业之后就没学习提高的条件,或是课程时间太紧,没多余时间去参加,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不重视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重视体育教学。
三、川音附小体育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一)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情况
80.0%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只是基本了解,基本能够按照新课标授课;表示自己了解,能够按照新课标授课的教师,占20.0%。在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基本了解、基本能够,很显然不足以支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缺点。
(二)体育教师教学依据和内容
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所遵循的依据是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选择此依据的,在教师中占比100.0%,然后80.0%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遵循的依据是考虑教材的特点,另外有60.0%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遵循的依据主要是遵循教学规律、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有40.0%的教师,表示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遵循的依据主要为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时的限制,最后,也有20%的教师表示,自己的教学依据主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由此可知,川音附小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时的依据不尽相同,思想行为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时,高达100.0%的体育教学还是去更愿意去选择传统的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体育游戏和球类运动,60.0%的教师选择了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而20.0%的教师选择了武术,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时,想法还是老套、单一,只愿意去选择现成,简单的,缺乏创新思维和行动。
(三)体育教师对体育设施、教材满意度调查
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感到非常满意、满意的占了0.0%,基本满意的占了60.0%,不满意的就占40.0%,由此可知,川音附小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上很低,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场地设施的落后,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师日常的授课要求。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教材感到不满意的占了20.0%,基本满意的占了60.0%,感到满意的占了10.0%,感到非常满意的一个没有,其中大部分教师对体育教材只是感到基本满意,由此可知,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并未达到体育教师心中理想的需求。
(四)体育教师课堂使用现代化手段情况
体育教师经常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为0.0%,有时使用的为20.0%,偶尔使用的为80.0%,由此可见,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教学并不是川音附小体育教师授课的常规手段,多数老师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或条件下才会去使用现代化手段去教学,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学的落后,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的缺点。
四、结论
(一)教学场地、设施不足
川音附小有20%的体育教师对学校的教材和教学场地设施表示不满意,有80%的体育教师只是偶尔在特定条件下使用过现代化手段教学。他们表示,学校的教材,还有场地、设施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有时候会因为教学场地的限制,影响教学内容的开展。另外,川音附小学生也对教学设施、场地表达了不满,他们表示,有时候想踢足球、想打篮球,却因为场地有限,人数太多的原因,而不了了之。川音附小课时安排有待提高,课程种类有待丰富,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学生觉得体育课时占比少,没有足够时间的锻炼,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度较低,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表示一般。另外,川音附小开设的体育科目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但部分学生还是表示并未上到自己心中想上的体育课,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度也低,一节课下来基本处于“玩耍”的状态。
(二)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川音附小体育教师男、女比列不均衡,女教师占比80%,体育教师缺乏实践性的教学经验,教龄1-3年的教师,占比达高40%,部分体育教师年龄偏大,51岁以上的,占比20%,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水平体育教师,仅占比20%。且与学生觉得课时不够,没锻炼到就下课了相反的是,80%的体育教师表示一周授课下来,感到非常的劳累,这表明了川音附小教学任务重,体育教师压力大,也从侧面反映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师储备不足,体育教师人数不够的弊端。
(三)体育教师素质培训不足
川音附小很少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相关的进修和培训,有80%的体育教师表示从没参加过相关的组织或培训,这也反映了,川音附小不重视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不重视体育教学。另外,80%的体育教师只是基本了解、基本能够按照“新课标”授课,且教学依据都是以基本的“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教学目标制定时也都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内容,如球类运动,走、跑、跳、投等。这也反映了,川音附小体育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整体素质不高。
(四)体育课程开展传统、单一
川音附小课时安排有待提高,课程种类有待丰富,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学生觉得体育课时占比少,没有足够时间的锻炼,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度较低,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表示一般。另外,川音附小开设的体育科目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但部分学生还是表示并未上到自己心中想上的体育课,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度也低,一节课下来基本处于“玩耍”的状态。
五、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升级设备设施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改善教学场地设施和设备,满足不同教师的授课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锻炼需求,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授课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锻炼环境。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和期望,增加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程多样化,满足广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抛弃老套、单一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为每个人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外引内培,多招聘优秀高学历的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加体育教师基数,调节体育教师男女比例,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重视学校整体的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培训
重视体育教学,重视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体育教师组织相关的进修和培训,提高其素质,让他们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课堂期望。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和期望,增加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程多样化,满足广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抛弃老套、单一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为每个人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魏云英.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22,15(16):191-192.
[2]周晓伟.试论小学体育运用“拆屋效应”教学的方法[J].青少年体育,2023(10):82+50.
[3]岳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1(6):81.
[4]密超,黄秀霞.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之我见[J].田径,2022(3):51-52.
[5]胡群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J].青少年体育,2023(3):108-109.
作者简介:李欣(1980-),男,博士,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