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

何冠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311200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面临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和传统教学惯性影响等困难。本文提出制作高质量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指导、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同样面临着变革和创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体验。将“翻转课堂”引入高中化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转变点

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下,高中化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然而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转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质量上乘的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电子课件、虚拟实验等,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这对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1]。传统的期末考试已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诊断,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总之,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转变,涉及教学资源、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困难点

(一)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的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下推行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当前高中化学教师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部分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实施方法缺乏系统的了解,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也不够熟练。这导致他们在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遇到诸多困难,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当前优质的化学教学资源仍然相对匮乏,部分资源的质量难以满足“翻转课堂”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自主开发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但受限于时间和能力,部分教师难以承担起这一任务,这成为制约“翻转课堂”推广的一大瓶颈。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课上参与探究性的讨论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律性、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他们在面对“翻转课堂”的学习任务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自主学习的节奏和方式。同时,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精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翻转课堂”实施的难度。

(三)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翻转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当前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学生在不同平台和设备上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散且不标准,难以进行有效的汇总和分析。其次如何从海量的学习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仍是一个待攻克的难题。再次学生的学习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如何在充分利用数据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最后部分教师缺乏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专业知识,难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优化教学。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他们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决策的能力。

(四)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

高中化学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已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习惯于通过讲授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质疑的意识。这种师生角色和学习方式的固化,与“翻转课堂”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探究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这种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这无疑增加了“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广的难度,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不断尝试和创新,方能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实现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保障。以人教版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 第二节 烯烃 炔烃》为例,教师应深入分析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和制作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拍摄微课视频,系统讲解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命名规则、同分异构体等基础知识。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恰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教师可以开发交互式的电子课件,通过动画、模拟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烯烃和炔烃的空间构型、同分异构等抽象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和理解深度。针对重点难点知识,如烯烃的化学反应、炔烃与烯烃的对比等,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在线练习和评估,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指导。教师还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料,如相关的实验视频、科普文章、学术论文等,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2]。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以人教版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第五节 有机合成》为例,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鉴于有机合成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梳理前置知识,如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合成路线的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产物的提纯等,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或模拟的方式进行验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3]。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学生通过与同伴分享见解、讨论疑难,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思考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通过不断地自我监测和调节,学生能逐步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和机会。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指导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以人教版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 第二节 蛋白质》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在预习、课堂讨论、练习等环节的学习行为数据,全面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时长、习题正确率、知识掌握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和挖掘,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推送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例如,针对在蛋白质结构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3D动画或虚拟仿真资源,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蛋白质的立体结构。而对于对蛋白质性质理解较深入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推荐一些探讨蛋白质功能与应用的拓展性学习材料,满足他们进一步探究的需求。除了推送个性化资源,教师还可以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针对性地指导。通过实时监测学生在线学习的进度和效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学习困难或进度滞后的学生,主动进行一对一的在线辅导或面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保持学习进度。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方案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教师可以发现最佳的教学组合,并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学业进步[4]。通过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和精准教学干预,从而提升“翻转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四)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要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人教版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五章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为例,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度强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反应机理,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还应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实践[5]。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相关的项目探究任务,如设计合成特定性能高分子的路线、优化合成反应的条件、评估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即使学生的设想存在缺陷或错误,教师也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反思和讨论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思考如何在创新合成技术的同时,兼顾材料的安全性、可降解性和可持续性,为解决现实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教师唯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制作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指导、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措施,有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和优化。展望未来,“翻转课堂”必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推进高中化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芷伊.基于大数据模型的化学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与优化[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4,53(07):249-251.

[2]欧阳素.基于学业大数据应用的高中化学精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3]刘群.翻转课堂助力高中化学智慧生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6):230-232.

[4]郭瑞祥.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22,(04):80.

[5]方芳.基于OKAY智慧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