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引思,高效写作
唐盛春
内江市 市中区 龚家初级中学校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越发得到凸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自主进行表达。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写作 " 无从下手 ",写作思维并不活跃,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以 " 问题 " 为引导进行写作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写作动机
初中生写作常因“无物可写”、“命题生硬”而产生抵触心理。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贴近生活、关联成长的真实问题,打破“老师出题,学生套作”的模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自然调动生活经验、情感记忆,产生“我想说、我能说”的表达欲。学生写作时,写作素材从“被迫编造”转为“主动挖掘”,写作动机从“完成任务”升华为“表达自我”。
(二)有助于培养深度思维
写作的核心是思维的外化,主要体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初中生写作常存在“观点模糊、论证空洞”的问题,问题教学法通过“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辩证分析,从“是什么”(明确问题本质)到“为什么”(探究原因),再到“怎么办”(提出解决路径),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维链条。
(三)有助于促进读写共生
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打破阅读与写作的割裂,将课文问题与生活问题相呼应,使学生从文本中习得表达方法并应用到写作中 [2]。通过将文本联系生活与实际,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掌握实用写作技巧,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四)有利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问题教学法鼓励对问题的多元解答,允许不同视角的表达,不再用“标准化评分”压制学生的个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真实观点,无需禁锢在标准答案里,使文章呈现个性特点,让写作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准设计阶梯式问题链
教师应紧扣统编版教材写作目标与初中生认知,从素材积累、思维深化、表达技巧递进设问。素材积累能够激活学生生活记忆,思维深化可以挖掘素材内涵,表达技巧能够指导学生语言呈现。问题关联教材课文与生活,具有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个性,同时,问题具有指向性还能够避免学生偏题,通过问题链形成闭环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思路。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专题为例。素材积累阶段,教师可以问“本单元课文《散步》、《秋天的怀念》都写了家庭生活小事,回想你的家庭,近一个月有哪些能体现亲情的小事,试着用50 字概括一件”,学生可能写“周末全家一起包饺子,奶奶手把手教我,可我包的饺子总是露馅”。思维深化时,教师能够引导“这件小事里,家人的哪些言行让你感受到亲情,它反映出你对家庭温暖怎样的渴望”,让学生从事件表象深入情感内涵。表达技巧上,借鉴《散步》对人物动作、语言的细腻描写,提问“怎样通过对奶奶动作、语言细节描写,让这件事更生动,比如奶奶教你包饺子时的手部动作、说的话”,学生可能写道“奶奶那布满老茧的手,熟练地拿起饺子皮,轻轻舀一勺馅料,边示范边念叨‘皮要捏紧咯,不然煮的时候肉馅就跑出来洗澡啦’”,借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记事写作方法。
(二)组织合作探究活动
在教学习作时,教师要打破传统写作孤立模式,依据统编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等内容,设计争议性、探究性等核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教师对学生引导,僵局时追问、偏差时纠偏,助学生梳理思路、明晰逻辑,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积累写作素材和思路。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消息”写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校园运动会报道,侧重运动员拼搏还是团队协作更能吸引读者”为主题开展小组探究。教师设置小组每组 4-5 人,围绕观点收集资料。正方认为侧重运动员拼搏能展现个体风采,举例教材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突出获奖者成就;反方提出团队协作体现集体精神,如运动会接力赛。学生在讨论中出现分歧:“个人成绩更直观,数据能抓人眼球”、“但团队精神更能引发共鸣”。教师需要追问“从读者情感共鸣、报道传播效果看,哪种侧重更好,怎样平衡二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学生写作消息时,能综合考虑,既写运动员破纪录瞬间,也描述团队加油助威场景,文章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三)创设真实问题解决情境
教师应依据教材,挖掘校园、社区、家庭等生活中与之紧密相连的场景,根据教材写作专题设置问题任务,明确目的、受众、场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清晰的思考、怎样表达有说服力,围绕问题解决构思、写作、修改,体会写作的实用价值,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任务时,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学校计划举办“低碳校园行”活动,让学生写倡议书。教师为学生明确问题:“校园存在哪些高碳行为,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开展低碳活动,怎样让倡议更易被师生接受”。组织学生分组调研,采访师生发现一次性餐具使用多、教室长明灯等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如“无纸日”、“旧物改造大赛”。写作时,学生结合调研提出“自带餐具、随手关灯、参与旧物改造”倡议,教师能够提醒学生考虑语言通俗易懂、格式规范。倡议书提交学校后,可以对学生的建议选择性采纳,让学生切实感受写作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增强写作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价值,通过问题链、合作探究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让写作从被动任务转为主动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它能够助力学生积累素材深化思考、提升表达。在未来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需要持续优化问题设计,让“以问引思”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高效写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涛 .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J]. 中学语文 ,2024, (33): 50- 52.
[2] 胡基红.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J]. 课外语文 , 2021, (34): 131- 133.
作者简介:
作者:唐盛春(1998 年 1 月 20),女,汉族,重庆荣昌人初中语文教师,担任过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