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培智劳动教育评价策略

作者

周茜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331600

摘要:培智劳动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形式。它与普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有所不同,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这些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对此,本文针对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生发展;培智;劳动教育评价

培智劳动教育对于智力障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还能促进其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而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是确保培智劳动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在培智劳动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对于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主动提问和尝试新方法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在手工制作课上,有些学生总是热情高涨地参与材料准备、制作过程等各个环节,教师可以记录下这些学生的表现并适时表扬。同时,技能掌握情况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劳动技能的学习进度,如在烹饪课中,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刀具、掌握烹饪的基本步骤等。对于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并记录其进步情况。此外,学习态度也不容忽视。那些认真对待劳动任务,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的学生,值得教师的赞赏和引导。教师评价要做到客观、准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促进他们在劳动教育中的成长。

(二)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有助于培养其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通过问卷形式,学生可以回答关于自己在劳动课中的表现、收获和遇到的问题等。

例如,问卷可以设置“你觉得自己在这节手工课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能够梳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自评方式。学生可以记录下每次劳动课的感受和自己的进步。例如,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学会了叠衣服,虽然一开始我叠得不好,但是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叠得很整齐了,我很开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内心想法的途径,促进教学的改进。

(三)同伴互评

同伴互评在培智劳动教育中能发挥独特作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相互观察和评价。

例如在一次校园清洁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评价彼此的劳动态度,是否认真清扫、有无互相帮助等。同伴互评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当学生评价他人时,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听到同伴的评价,学生也能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在劳动时存在粗心的问题,但同伴指出后,他就会有所注意并改进。而且,通过同伴互评,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欣赏他人优点的能力。学生在评价同伴时,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如有的同学在种植活动中很有耐心地照顾植物,这会激励其他学生学习。

二、多维度的评价内容

(一)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涵盖多个方面。在基本生活技能上,学生学会穿衣、系鞋带等是迈向独立生活的基础。

例如,观察学生系鞋带的速度和准确性,能看出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手工制作技能如剪纸、编织等,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当学生能剪出复杂的图案或编织出精美的作品时,说明其技能在提升。职业劳动技能中的种植和烹饪也很重要。在种植中,看学生是否掌握播种、浇水、施肥等环节,在烹饪时能否准确使用厨具、调配食材等,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反映了学生的综合劳动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可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至关重要。参与度方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往往能更好地理解劳动知识。

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种植产量时,踊跃发言的学生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努力程度可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看出,如反复练习手工制作以追求更好作品的学生,其努力值得肯定。合作能力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时体现,像小组进行烹饪活动,学生能否分工协作,会影响任务的完成质量。关注这些方面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影响学生对劳动的投入和未来的发展。对劳动有兴趣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劳动活动,如热爱剪纸的学生可能会主动寻找更多图案进行创作。热爱劳动程度高的学生,会珍惜每一次劳动机会。在劳动价值观方面,尊重劳动成果的学生不会随意破坏他人作品或浪费劳动成果。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在面对如种植过程中的长时间劳作等困难时,不会轻易退缩。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能让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劳动,提升自身素质,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和社会风尚。

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一)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注重实际劳动表现。在烹饪任务中,观察学生操作能直接看出技能掌握情况。若步骤正确且注意卫生,说明学生有良好的劳动素养。比如煎鸡蛋时,学生能先热锅、倒油,再打鸡蛋,操作有条不紊,还能及时清理台面,这显示出其较高的烹饪技能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这种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综合能力。

(二)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聚焦劳动成果。对手工作品质量和创意的评估很关键。通过展览、评比形式,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如学生的剪纸作品,若线条流畅、图案精美且有独特创意,就应得到较高评价。这不仅鼓励学生提高技能,还促进他们发挥想象力。同时,评比能让学生看到他人优点,互相学习,提升整体劳动教育的质量。

(三)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全面记录学生成长。它收集多种资料,如作品、作业及评价等。能清晰呈现学生发展轨迹。例如,从最初简单的手工制作到后来复杂精美的作品,从自我评价的变化等,可看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能通过档案袋了解学生情况,为进一步指导提供依据,也让学生回顾成长历程,增强自信和成就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培智劳动教育评价策略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梅.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培智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开发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4):4.

[2]成亚楠.以多元化评价促进培智学校学生个性化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22(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