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教评一致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杜兴华

内蒙古杭锦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017400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教学专项课题研究义务教育名师工作坊(室)教学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NMKYZX14520010)的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教评一致性理念应运而生,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导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一理念的应用更是具有特殊意义。本文聚焦于学教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深入剖析其意义,并提出创新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学教评一致性;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

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着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持续更新,学教评一致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框架,促使教学朝着更高效、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挖掘出独特且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学教评一致性的意义

(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在学教评一致性的指导下,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清晰的学习目标如同灯塔,评价结果则像指南针,二者共同指引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例如,若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物理定律的应用,且评价显示学生对定律理解困难,教师可适当增加理解环节的时间。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依据目标和评价灵活调整。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目标,如果发现学生在传统讲授法下接受度低,就可选用实验探究法。如在讲解摩擦力概念时,通过设计不同粗糙程度表面上物体滑动的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工具的选择也更具针对性。当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教师可准备合适的电路实验套件。根据学教评的信息,避免准备不必要或不适用的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确保资源都用于助力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

(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素养

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比如在学习光学知识时,目标是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并解释相关现象,学生就有了清晰方向。多样化且匹配目标的教学活动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安排制作小孔成像装置、探究镜子反射光路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积极引导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若学生在光学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色,但理论解释不足,教师及时指出并引导其加强理论学习。这种反馈让学生明白优势与不足,促使他们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思维拓展等多方面素养不断进步,如在思考光学现象背后原理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三)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学教评一致性构建的统一框架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不同地区,无论是发达城市还是偏远乡村,教师都能依据明确目标开展物理教学。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时,都能围绕让学生理解浮力与重力关系这一目标进行。公平的评价方式保障了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准确反馈。无论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还是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在相同标准下接受考核。比如在考查浮力计算时,标准统一但又允许不同解题思路。这种一致性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基础差的学生可朝着目标努力提升,优秀学生也能在评价反馈中挖掘潜力。这避免了因资源或评价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公平,让所有学生在物理学科的道路上都能稳步前行,推动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二、学教评一致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重塑学习目标

1.拓展目标维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学习目标维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以 “光现象” 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可能仅局限于让学生记住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等基础知识,比如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等内容。然而,拓展目标维度后,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光现象背后原理的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材,如平面镜、可旋转的光屏、激光笔等,确定实验步骤,如何改变入射角并测量反射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深入理解反射规律的本质。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光学之美也是重要的目标维度。教师可以展示如美丽的彩虹、光的干涉和衍射形成的绚丽图案等,让学生感受光学现象在自然界和科技中的奇妙之处。例如,介绍光在肥皂泡薄膜上产生的彩色条纹是由于光的干涉,使学生从美学角度领略物理之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在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上,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数据出现偏差时,鼓励他们坚持寻找原因,不轻易放弃,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

2.动态更新目标

教育要与时俱进,初中物理学习目标也需要根据学科前沿动态和社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以 “现代通信技术” 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可能只是简单提及通信原理,如电磁波的传播等基本概念。现在,将 5G 通信技术的物理原理纳入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讲解 5G 使用的高频段毫米波通信的特点,包括其高带宽、低延迟的物理依据。例如,毫米波波长较短,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更多信息,这与波的频率和信息容量的关系相关。同时,介绍 5G 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在智能交通领域,5G 支持的车 - 车通信、车 - 基础设施通信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自动驾驶,降低交通事故风险。在医疗领域,远程手术借助 5G 网络的低延迟特性成为可能,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关键作用。这样的目标更新能使学生将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创新教学活动设计

1.精准匹配活动形式与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精准匹配活动形式与学习目标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以 “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是通过教师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记录数据和结论,这种方式学生参与度较低,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设计 “自制简易望远镜” 的活动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制作简易望远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了解透镜成像规律。他们要选择合适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这就涉及到对透镜焦距的理解。例如,学生需要知道目镜的焦距应该较短,物镜的焦距较长,才能实现望远的功能。在组装过程中,他们会尝试不同的透镜组合,观察成像效果,从而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当学生通过调整透镜间距,最终成功看到远处物体放大的像时,他们不仅掌握了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还提高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活动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动手操作,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物理奥秘的热情。

2.构建深度融合的活动体系

构建深度融合的活动体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至关重要,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 “力和运动” 教学为例,通过多种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首先,实验探究是基础。在探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时,学生可以使用气垫导轨、滑块、砝码等器材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拉力,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操作,收集数据,能深刻体会到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加速度的,初步建立起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接着,基于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建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理论抽象能力,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以汽车安全行驶为例,分析汽车在刹车时,制动力如何使汽车减速,加速度与刹车距离的关系。当汽车超速或路面湿滑时,摩擦力变化对刹车效果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学生明白物理规律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最后,模拟设计过山车的运动轨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学生要考虑到过山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受力情况,如何利用向心力使过山车安全通过弯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深度融合的活动体系让学生在多层次的活动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革新评价体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建立全方位评价视角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至关重要。以 “电学实验” 评价为例,传统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种单一维度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在全方位评价中,对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性的评价是重要的一环。例如,在探究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的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电压表量程、确定测量哪些位置的电压等。如果学生能考虑到电源电压大小,合理选择电压表量程,设计出先测量总电压,再分别测量各部分电路电压的方案,就表明他们对实验有较好的规划能力。实验操作规范性也是评价的关键内容。在连接电路时,学生是否能正确连接电压表,使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是否注意到正负极的连接,在闭合开关前是否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等操作细节都能体现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比如,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规范地使用电学仪器,避免因操作不当损坏仪器或导致实验失败,这是实验素养的重要表现。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同样不容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否准确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并对多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分析数据的误差来源等。如果学生能发现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并尝试分析是测量误差还是实验操作问题导致的,这反映出他们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此外,对学生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也不可或缺。当电路出现故障,如灯泡不亮时,学生能否通过检查电路连接、更换元件等方法排查问题,以及在小组实验中,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等都是评价的重要方面。这种全方位评价视角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三、结语

在学教评一致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从目标、活动和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通过重塑学习目标、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和革新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策略,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迈向新的高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承旭.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0):92-94.

[2]李悦.基于科学思维可视化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DOI:10.27230/d.cnki.gnmsu.2024.000146.

[3]杨济铭.基于STSE教育理念提高初中生物理科学态度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DOI:10.27230/d.cnki.gnmsu.2024.0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