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价值转化视阈下茶旅产业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探析
吴佳灵 宋央璐 陈扬 童银辉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成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境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浙江省磐安县玉山古茶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框架,探讨茶旅产业融合助推磐安发展的实践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发现,玉山古茶场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创新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并以茶文化赋能乡村发展,形成生态价值转化的三重路径,推动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提升。本研究着重探讨磐安玉山古茶场突破生态资源市场化瓶颈、培育特色产业融合模式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生态价值转化;三产融合
一、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双重驱动的政策语境下,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化已成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境的关键命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从制度层面确立了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本转化的实践路径。两大国家战略为茶旅产业融合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撑——通过茶叶种植的生态基底与文旅产业的市场动能协同,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然而当前乡村普遍面临传统农业效益递减、生态资源闲置与文旅开发同质化等现实矛盾,亟需探索特色化产业融合路径。
浙江省磐安县玉山古茶场实行“茶生产-茶文化-茶旅游”立体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激活6.2万亩茶园的生态资产,更带动周边23个行政村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成为生态价值转化与乡村产业升级的典型样本。本研究以该案例为切入点,旨在解析茶旅产业融合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回应“如何突破生态资源市场化瓶颈”与“怎样构建特色产业融合模式”两大核心问题,深度剖析茶旅产业融合在磐安地区的实施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二、茶旅产业融合在磐安县玉山古茶场的实践路径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玉山古茶场始终结合茶业与旅游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民共富。在产业融合与经济效益提升、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凸显出与其相适配的实践路径。
(一)茶业生态经济化和产业深度融合
玉山古茶场不仅积极探索茶旅融合的新模式,而且成功实现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条“生态茶园—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在产业上既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率,又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农民增收[ 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49-55.]。
古茶场积极发展有机茶叶,采用科学管理和生态技术确保茶叶品质,引入现代化加工技术提高效率,为加工销售打下基础。通过“赶茶场”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体验采茶制茶的做法,体现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的耦合与共享[ 易开刚,李解语.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2017,37(05):532-540.DOI:10.13305/j.cnki.jts.2017.05.012.],加强对游客的吸引。这一举措提升茶叶的销售额,通过三大产业融合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除了传统的茶叶种植和销售,农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茶文化旅游项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三大产业融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二)茶旅融合推动生态资本化与乡村治理创新
古茶场致力于通过茶旅融合推动生态资本化的发展路径,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一方面,玉山古茶场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联合磐安县政府、玉峰茶厂以及当地茶农三方力量,共同参与茶园的生态管理和旅游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茶业收益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确保生态红利能够惠及所有村民,从而形成“生态资本—茶业增值—治理优化”的良性循环。
2024年浙江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在磐安落地,多处茶园将用于发展“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旅融合新业态。玉山古茶场同多元化、多向性的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增强多元化融合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真正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肖卫东,杜志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20-129.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19.06.14.]。
(三)茶业生态价值发挥助力乡村振兴效益提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玉山古茶场巧妙地通过茶旅融合策略,实现茶业生态价值的外延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面貌。玉山古茶场结合生态茶园建设与旅游业,保护自然生态,促进茶文化传承与经济收益增长,带动“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以国家级文保单位为核心,精心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结合古建筑修复、茶博馆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将产业布局和生态修复进行结合,使茶叶资源实现增值[ 张洁,夏婷.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视角下绿色金融助力“两山”转化的浙江实践[J].西南金融,2023,(05):45-58.]。在当地茶叶品牌引领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农家乐等配套产业,不仅提高了游客满意度,也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茶产业的繁荣加强当地品牌推广建设,增强茶叶市场占有率,形成互惠共生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梁建霞.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35+88.]。
三、结语
磐安县玉山古茶场借助“全产业链融合驱动生态经济化、多元协同治理激活生态资本、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综合效益”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依赖于“政府政策锚定生态红线、市场主体创新运营模式、社会组织监督利益分配”的协同治理框架,各地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化实践路径:山区可效仿“茶园+”模式拓展生态价值,乡村也可探索“短途微度假”模式等。磐安案例的启示是——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激活生态、产业与文化的协同效应,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49-55.
[2]易开刚,李解语.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2017,37(05):532-540.DOI:10.13305/j.cnki.jts.2017.05.012.
[3]肖卫东,杜志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20-129.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19.06.14.
[4]张洁,夏婷.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视角下绿色金融助力“两山”转化的浙江实践[J].西南金融,2023,(05):45-58.
[5]梁建霞.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35+88.
作者简介:吴佳灵,女,本科,新闻学专业;宋央璐,女,本科,法学专业;陈扬,女,本科,法学专业
通讯作者:童银辉,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