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人格视角剖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偶像观塑造的影响与策略
朱兆霞
南通市第二中学 226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为此本研究旨在从弗洛伊德人格视角剖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偶像观塑造的影响与策略。高中生偶像崇拜呈现 “本我” 特色,如情绪化、理想化和盲从性,又有一定 “自我” 成分。研究通过分析其特征及影响、时代特点和趋势,探索引领高中生树立正确偶像观的实践路径。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实现生本、师本和校本目标,引导学生确立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的偶像观,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丰富学校育人实践。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偶像观塑造;高中生
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已成为高中生群体中一个极为显著的现象。为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本研究以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为基础,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旨在探索有效的影响与策略。生本目标旨在为学生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摆脱不良偶像崇拜行为,确立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的偶像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师本目标是践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宗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通过偶像观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校本目标则是丰富学校育人实践,提升学校美誉度,通过德育活动与课程教学培育学生正确偶像观,增加家长对学校的向心力。
一、弗洛伊德人格视角下高中生偶像崇拜剖析
(一)“本我” 驱动下的偶像狂热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 代表着无意识的非理性冲动和欲望。对于高中生来说,“本我” 在偶像崇拜中常常表现得较为明显。比如,很多高中生会因为偶像的帅气外表、迷人歌声等而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关注偶像的动态,收集偶像的海报、周边产品等。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本能的快乐追求,没有经过太多的理性思考。例如,有一位高中生非常喜欢一位流行歌手,他会在课余时间反复听这位歌手的歌曲,甚至会为了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而省吃俭用。这种对偶像的狂热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本我” 的作用。
(二)“自我” 调节下的理性审视
“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能够调节 “本我” 与 “超我” 之间的矛盾。在高中生的偶像崇拜中,“自我” 会促使他们逐渐学会理性看待偶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高中生开始意识到偶像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他们会在现实需求和偶像崇拜之间寻找平衡点。比如,有的高中生在追星的同时,也会努力学习,因为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让追星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也会对偶像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如果偶像出现不当行为,他们会理性看待,而不是盲目维护。
(三)“超我” 引领下的价值升华
“超我” 遵循道德原则,是对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完美追求。教师可以利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从偶像崇拜中汲取正能量,向 “超我” 迈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偶像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偶像的优秀品质。例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家、公益人士等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偶像应该是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对偶像的崇拜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在偶像崇拜中实现价值升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塑造偶像观的策略与目标达成
(一)信息技术拓展偶像认知渠道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为高中生拓展偶像认知渠道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物。例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关于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不同类型人物的纪录片和讲座。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关于屠呦呦的纪录片,了解她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成功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这样的人物事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偶像不仅仅是外表光鲜亮丽的明星,更是那些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让学生关注一些正能量的公众人物和组织。比如关注一些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的明星和团体,了解他们为保护地球环境、关爱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多元化的偶像认知渠道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加全面、健康的偶像观。
(二)信息技术搭建偶像观交流平台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偶像观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成长。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讨论论坛、班级博客等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偶像的讨论活动。例如,提出 “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为什么崇拜他 / 她?”“偶像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不同偶像的认识和感悟,从他人的观点中汲取有益的思想。例如,在一次关于偶像的在线讨论中,有的学生崇拜钟南山院士,因为他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担当和专业精神;有的学生崇拜体育明星苏炳添,因为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拼搏精神。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偶像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助力偶像观教育目标实现
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塑造正确偶像观的教育目标。从生本目标来看,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的偶像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人物事迹,如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对于师本目标,信息技术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工具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偶像观教育活动。例如,制作关于偶像的幻灯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偶像的魅力和价值。此外,从校本目标出发,信息技术与偶像观教育的结合可以丰富学校的育人实践,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正确的偶像观和优秀学生的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从弗洛伊德人格视角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偶像观塑造。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理性分析偶像,平衡本我与超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偶像观,也为其成长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新途径,推动教育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廖斌.探析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C]//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3).2023.
[2]谢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 2017, 000(032):2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弗洛伊德人格思想的高中生偶像观研究”(编号:d/2021/02/23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