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研究

作者

刘高升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 河南 沁阳 454550

摘要:当前,多文本阅读教学正在深化,教师重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育的结合,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积极性。然而,考试评价体系仍面临挑战,传统模式注重知识点记忆,忽视核心素养考察。因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逐步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考试评价体系,实现教考衔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

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他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策略,通过深入分析核心素养与多文本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考试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教学现状

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教学正在逐步深化。教师日益重视核心素养与自己的课堂教育相结合,以多文本阅读,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其在语言构建和使用、思维发展和提高、审美欣赏和创新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考试评价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和再现,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既能反映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又能与多文本阅读教学紧密衔接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教学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多文本阅读教学体系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导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对文本进行分层划分,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体系。教师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应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基础构建多文本阅读教学体系。以《沁园春·长沙》和《短歌行》等诗词篇目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对这两篇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与理解,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教师要注意对文本的基础内容和语言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词的内容与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把握诗词中所蕴含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诗词的赏析与品味,要使学生能够将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进行吸收与消化,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写作实践中。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多文本阅读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并在课后布置相关考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和思想品质,实现教考衔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在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水平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两篇具有相似主题(纪念与缅怀)但风格迥异的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通过对这两篇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物形象具有多元化特点,也能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使其在阅读活动中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发展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例如,在教授《祝福》时,教师可以将其与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孔乙己》进行组合,开展多文本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探讨两篇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分享观点,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比较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多文本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多文本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实现教考衔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策略中,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实现教考衔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要明确考试目的。考试的目的一般包括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授课成效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评价目标应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相连,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估。考试内容和方式也要多元化。学生考试的范围应该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设计考试内容时,老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笔试、口试、写作和综合性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试。老师在命题时还应注重将知识置于具体情境中,考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迁移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考衔接。除了终结性评价外,还应加强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信息,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老师还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和学习策略。反馈内容应包括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上述措施,都可以逐步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考试评价体系,实现教考衔接,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教学与考试教学相结合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考衔接的研究和实践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趋势。我们会不断地探讨更为有效的教育策略,使之符合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其核心素养与整体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艳.依据“三要”聚焦多元——浅析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议题设置依据及原则[J].试题与研究,2024,(28):28-30.

[2]张滋艳.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4.DOI:10.27347/d.cnki.gssdu.2024.0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