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民间美术对学生内驱力的培养
杨电红
新晃县第一中学(湖南 怀化 ) 419200
摘要:作为我国瑰丽的艺术宝藏之一,民间美术藏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是美术教学中不可被取代的教学资源。本文对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期望对传承和创新民间美术艺术,培养学生内驱力,实现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民间美术;中学美术;内驱力
民间美术艺术风格鲜明,源于民间一些普通的劳动者,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并美化装饰着他们的生活环境,每件民间艺术的作品都反应普通人的心里与情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本地区有特色的民间美术与日常教学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一、学情分析
相比于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学生在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维度上均有显著提升,认知水平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较为明显,学生对自我价值展现抱有浓厚兴趣,这一特质恰好为其内在驱动力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艺术学科方面,我们的学生更是展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通过上述分析,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量中学生的身心特性,巧妙融入地方民间美术元素。凭借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引导其自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步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与教育价值,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提升美术教学的综合质量与水平。
二、民间美术对培养学生内驱力的价值
1.教育感化方面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感悟民间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得到了有力增强,这对学生内驱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文化价值体现
把民间美术纳入美术教学范畴,能够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使其了解美术造型、寓意、制作方法等,是传承美术知识瑰宝与美术文化精髓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和教学策略。谨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有效形式,打造富含文化特色的情境氛围,扩充文化内涵的容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探索的内驱力。
3.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审美活动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达成自我与情感价值需求满足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生活在当时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心理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形成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提升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审美水平。
三、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优化教学内容,引入地方民间美术
在教学中需要合理选择地方民间美术内容。有部分民间美术因校园基础设施,实施起来比较有困难像蜡染、织锦、皮影等,要以欣赏教学为主,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像李子柒的《蓝印花布》和九月与蓝翔的《皮影戏》的制作过程,视频中这些传统技艺制作的过程精细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特点、风格、审美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地方民间美术的认知深度,推动本土文化启蒙进程向纵深发展。有些传统的工艺材料容易获取,而且制作的过程也不复杂,像陶艺、编结、剪纸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前购置和需要的工具材料在课堂上学习实际操作,对学生的技法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制作剪纸,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作品要求相对复杂,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作品可相对降低难度,符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亦能够把地方民间美术同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令其全方位渗透至各个教学环节之内,以此施展对学生的教育感化功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达成艺术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的终极目标。
2.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分析,为充分彰显地方民间美术的独特价值,特制定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激起学生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美好的愿望,进而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内驱力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美术教材《情趣浓郁能工巧匠》单元教学设计中,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剪纸、编结、土与火的艺术等案例,明确“设计·应用”课型中的教学目标,在剪纸方面了解剪纸艺术的种类、特点,了解剪纸各种纹样样式和表现形式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尝试制作对称、折叠团花和独幅剪纸等形式;在编结方面,将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将中国结作为主火炬设计灵感作为导入,并把韩国剽窃中国文化的事实结合进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当学生学习编制完成一件富有平安、顺遂、幸福、繁荣等寓意,造型精美的吉祥结的编结作品时,内心所获得的满足感与喜悦感,能够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土与火的艺术》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的了解,重点讲解了宋代的汝瓷和元代的青花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利用泥土塑造一个简单造型独一无二的杯子或碗,体会劳动创造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最后拓展了玻璃艺术传入中国仅二十年在国际上的超越与成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内驱力。
3.探索新颖教学路径,深度挖掘地方民间美术内涵
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领略地方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切实彰显地方民间美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独特的装扮》一课中将新晃本地的非遗傩戏文化“咚咚推”文化视频作为课堂导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因传统的面具制作要用到木雕,不得不需要探索属于现代教育的产物,于是将木雕面具的材料更换为彩色卡纸,制作的方式更简单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掌握面具中眼睛和眉毛设计的方法和学习面具配色所蕴含的角色性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美术素养培育奠定坚实基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在热情与内驱力。
总之,教师有必要深入开展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研读工作,并全面细致地进行学情分析,并从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入手,将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燕.中学民间美术教学实践--以江西高安二中八年级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邓小英.康巴地区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重要意义【J】.艺海,2012(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