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性的沉沦与救赎

作者

吴晓璇

防灾科技学院22级汉语言一班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八个不同的人物,他“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得真切”的便是周繁漪。曹禺在《雷雨》的序中说到:“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进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的手不放开,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1】。”

在繁漪身上能最明显地看出“雷雨式”性格,她身上有多个身份,她是周朴园的二太太,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在剧中她的身份发生了多次的转化,正是因为身份的转化与束缚造就了繁漪的“沉沦与救赎”。

前期的繁漪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旧式女人”,她对周朴园的威逼表示隐忍,她虽然心有叛逆但也屈从于周朴园的威严。她与周朴园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周朴园让她喝药更像是一种监禁于控制,他坚持让繁漪喝药是因为繁漪的抗拒有损他的威严形象,即使繁漪再不愿意她最后也只能“顺忍”地喝下去。她在周朴园这里得不到爱情,爱情的欲望被压抑,便注意到了比她小七岁的继子——周萍。

“爱”上周萍是繁漪的沉沦。在封建大家庭中,乱伦本身就是一种罪,繁漪与周萍的感情是不被道德原谅的。在笔者看来,繁漪对周萍的感情更多的不是爱,周萍更像是繁漪在这个黑暗封建大家庭中的一束光,她想紧紧握住她在周府生活的希望,但周萍在繁漪面前,他感觉一丝一丝刺心的疚痛。繁漪对于周萍来说已经变成了他不想回忆的过去,甚至是一个“污点”。繁漪对于周萍的感情促使她变成了推动周府走向崩溃的恶魔,在她发现周萍与四风的秘密后她陷入了完全的沉沦。周萍和四凤纯洁的爱让繁漪嫉妒,这成为压倒繁漪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疯狂地揭露他们三人的秘密,此时的她让情爱占据了上风。繁漪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为了自己心中的爱情对周萍与四凤百般阻挠,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执念,她放弃尊严,丧失最后的体面,成为一个真正的病人。繁漪的形象与雨果笔下《悲惨世界》里的沙威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是一直追寻着自己心中的执念,一旦事情发展不像他们所预想的那样,他们就会走向崩溃的道路。沙威在发现冉阿让真正的改过自新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后他选择了自杀,繁漪在发现周萍爱着纯净的四凤后选择“同归于尽”。

繁漪虽然有着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但是她身上仍旧摆脱不了封建时代的烙印。在周冲告诉繁漪他喜欢四凤时,繁漪的第一反应是反对,她认为周冲喜欢四凤“她当然以为这是她的幸运”,繁漪其实内心是看不起四凤的她觉得四凤是一个没读过书的奴仆家的女儿,配不上她的宝贝儿子,繁漪在这件事情的看法与周朴园是类似的。

“爱”上周萍是繁漪的救赎。繁漪是一个非常有个人思想的女性,即使她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她也敢冲破所谓的封建伦理纲常,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繁漪和周萍的乱伦是繁漪自由意志的体现,曹禺在繁漪登场时这样介绍“她也有最原始的一种野性”,她的爆发让整部剧走向了高潮。繁漪清楚的知道她和周萍的关系是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但她并不认为这是可耻的,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繁漪是“娜拉”式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她们不满于现实的束缚,努力探求被封建势力遏制住的人性。

繁漪在剧中虽和周朴园是夫妻关系但其实繁漪是那个真正站在周朴园对里面的人物,周朴园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和很多封建大家长一样想用自己的威严维护整个家的表面的秩序和谐。自从周萍戳破与繁漪的窗户纸后,繁漪的反抗精神便愈发繁茂,但是这种精神的繁茂是繁漪用牺牲自己生命力的代价换来的

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不并不喜欢繁漪这个形象,初读只觉得她不顾她和周萍的身份的乱伦者,但细细品味后,才发觉繁漪像一把强有力的剑,不顾一切的戳破周朴园和整个周府的罪恶。周府的整个悲剧的浮现和鲁妈、繁漪分不开关系,鲁妈是开启秘密之门的钥匙,而繁漪则是钥匙的掌管者【2】,两个此生可能没有任何交集的平行线因为周萍这个人物产生了交集。

曹禺的戏剧深受古希腊文学的影响,在繁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狄亚的影子,美狄亚深爱伊阿宋是火热的,但是当她发现伊阿宋出轨后她就变得癫狂,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杀死了伊阿宋最看重的儿子,以此来报复伊阿宋的负心,繁漪和美狄亚一样都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她们都是“非爱即恨”的类型,歇斯底里的爱与歇斯底里的恨,爱得越深便恨得越深。繁漪嫁进周府后周朴园无法给予她需要的爱,她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但是周平出现后让她平静的湖面上出现了一点涟“漪”。

李健吾曾评价“《雷雨》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这样一个站在常规道德之外的反派,旧礼教绝不容纳的淫妇,主宰着全剧进行【3】。”我们无法断定繁漪是剧中的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陈思和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中说道:“真正优秀的艺术形象,是极其复杂的,而这样复杂的人物,其心灵发展往往是一个过程,从正面向反面,或者从反面向正面发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向对立面转化的过程【4】。”不管是前期隐忍不发的繁漪,还是后期爆发的繁漪,“同情”是贯穿她在剧中故事的始终的,她是封建制度压迫下的牺牲品,而四凤、周冲则是牺牲品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曹禺.c曹禺戏剧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2003陈思和.细读《雷雨》——现代文学名作细读之三【J】南方文坛,2003(05)

【3】李健吾.李健吾戏剧评论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4】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