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主、合作、探究” 在小学传统纹样与图案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高伟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传统纹样与图案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及其积极意义。通过详细阐述该学习模式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审美与创造能力以及促进文化传承,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与多种实施方法,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助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高效开展传统纹样与图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文化自信。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学传统纹样与图案

一、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与创造力的重任。传统纹样与图案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艺术魅力。将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融入小学传统纹样与图案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提升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传统纹样与图案学习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内驱力

传统纹样与图案内容相对抽象,对于小学生理解能力而言存在一定挑战。“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打破传统教师单向讲授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例如在面对复杂的传统吉祥纹样时,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纹样,如 “龙凤呈祥” 纹,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探究其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这种自主探索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寻知识,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

(二)培养审美与创造力

在自主探究传统纹样与图案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其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构图形式等艺术特征,从而深入理解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如在研究敦煌壁画中的图案时,学生能领略到其绚丽色彩与独特造型所传达出的美感。而在合作学习环节,学生们相互交流、启发,将个人对传统纹样与图案的理解与创意进行碰撞融合。

(三)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传统纹样与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纹样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寓意与历史故事。通过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学生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内涵。例如在探究民间刺绣图案时,了解到不同地区刺绣图案所反映的当地风土人情、民俗信仰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文化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自觉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三、“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趣味导入,开启自主探究之门

教师可在课程伊始,展示一些充满趣味的传统纹样与图案应用实例,如古代精美绝伦的建筑彩画、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图案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兴趣。随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 “这些图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状和颜色?”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制定初步的探究计划。

(二)小组协作,共探传统纹样之美

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每组人数以 4 - 6 人为宜。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小组合作任务,如以 “传统纹样的创新应用” 为主题,要求小组合作设计一系列室内装饰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明确各自角色与分工,共同探讨传统纹样的选择、创新设计思路以及制作工艺。

(三)多元拓展,深掘文化内涵之韵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进行拓展学习。一方面,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有关传统纹样与图案的历史典籍、艺术画册等资料,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脉络。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案例选取某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级,开展为期 6 课时的 “传统纹样与图案 —— 民族服饰之美” 主题教学活动。该班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师身着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走进教室,瞬间吸引学生目光,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 —— 民族服饰中的传统纹样与图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民族服饰图片,如苗族的银饰与刺绣服饰、蒙古族的皮袍与图案装饰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服饰纹样的多样性与独特性。随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民族服饰上的纹样有什么特点?它们可能有哪些寓意?”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初步思考,同时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至少两种民族服饰纹样的相关信息。

第二至三课时: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分组交流,每组围绕一种民族服饰纹样展开深入探究。例如,有的小组选择苗族的蝴蝶纹,他们通过分享各自查阅的资料,了解到蝴蝶纹在苗族文化中象征着祖先崇拜与生命繁衍。接着,小组共同讨论如何将蝴蝶纹进行创新设计,应用到现代的服饰或饰品设计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如提醒学生注意纹样的变形夸张手法、色彩搭配原则等。

第四至五课时: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创作实践。有的小组运用绘画材料绘制以民族服饰纹样为主题的创意服装设计图;有的小组利用彩泥、布料等材料制作民族纹样风格的饰品,如项链、手链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民族服饰纹样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如在苗族蝴蝶纹设计的饰品中加入水晶、金属等现代材料,使其更具时尚感与现代气息。教师组织小组间进行阶段性交流展示,让各小组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六课时:各小组展示最终作品,并进行作品介绍与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提出优点与改进建议。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强调传统民族服饰纹样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对传统纹样与图案在民族服饰中的应用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激发,课堂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出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生通过对民族服饰纹样文化内涵的探究,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提高了文化传承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论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传统纹样与图案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趣味导入、小组协作、多元拓展等应用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该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使小学传统纹样与图案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助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面成长,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3] 李力加。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 [M]. 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

[4]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5] 徐建融。中国美术史标准教程 [M]. 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

[6] 薄英。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 [J]. 装饰,2023(7): 112 - 113.

[7] 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 [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

[8] 李砚祖。图案设计基础 [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2.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纹样与图案的学习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2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