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赵妍妍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深入探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包括创设情境、鼓励质疑、多元评价等方面,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助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契合创新人才培养需求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依赖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早期的培育土壤。
(二)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相互促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资料整理、成果汇报等,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如对文学作品的创意解读、对写作手法的创新运用等,使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可能使学生感到枯燥,而综合实践活动以其趣味性、实践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更易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如在故事创编、戏剧表演等活动中展现独特创意,从而改变学习态度,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三、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情境导入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视频、新奇的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例如在开展 “探索童话世界” 活动时,教师先播放一段精彩的童话动画片段,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改编这个童话,你会怎么做?”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模拟情境体验
创设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如在 “古代文化之旅” 活动中,教师布置教室成古代书房场景,学生穿上古装,扮演古代文人进行诗词创作、书法展示等活动,在特定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创新灵感,如创作具有古体风格的新诗或独特的书法作品。
(二)鼓励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问题引导
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如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文章主旨,而是让学生提问:“你对文中主人公的做法有什么疑问?”“文章结局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敢于质疑传统观点,培养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例如在 “家乡环境调查” 活动中,学生针对家乡环境问题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进行验证,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提出创新性的环境改善建议。
(三)开展合作学习,碰撞创新火花
小组组建
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异质小组组建,确保小组内成员各具优势,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如在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 活动中,将擅长绘画、写作、组织协调的学生分在一组,共同完成校园文化墙的创意设计任务。
合作交流
小组内成员围绕活动任务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与创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可能产生新的创意灵感。例如在小组合作编写校园故事集时,成员们对故事的情节、人物设定等进行讨论,有的学生提出的奇幻元素可能与其他学生的校园生活素材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校园故事。
(四)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创新表现
评价主体多元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成果的肯定与引导;学生自评让他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创新表现与不足;小组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发现他人的创新亮点。如在 “诗歌朗诵会” 活动后,学生先自评朗诵的创意表现,然后小组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
评价内容多元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活动成果,还涵盖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过程、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例如在 “手工制作与作文创作” 结合的活动中,评价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的创意性、作文中对制作过程和创意想法的描述、小组合作中的创意分工等,鼓励学生在多方面展现创新能力。
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挑战
教师创新教育理念与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且缺乏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的经验与能力,如在情境创设、引导质疑等方面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有限
一些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缺乏开展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场地、专业指导人员等。例如在开展科技制作类实践活动时,缺少实验器材和专业科技教师指导,限制了活动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与课程安排紧张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难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且课程安排往往较为固定,不易灵活调整时间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导致活动开展仓促或难以持续进行。
(二)应对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提升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如学习如何创设有效的创新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等。
整合与拓展教学资源
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如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开展实践活动。同时积极拓展校外资源,与社区、博物馆、科技馆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与资源。例如与科技馆合作开展科普实践活动,利用科技馆的展品资源和专业讲解员提升活动质量。
优化课程设置与时间管理
学校和教师应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将其与语文常规课程有机结合,如每周安排固定的实践活动时间或利用语文早读、自习课等时间灵活开展小型实践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简,为实践活动腾出时间,确保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地开展。
五、结论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创新情境、鼓励质疑探究、开展合作学习和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教师能力、教学资源、时间安排等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整合拓展资源和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3 (2).
[4]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4]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5] 施良方。课程理论 ——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6]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
[7] 王坦。合作学习 —— 原理与策略 [M]. 学苑出版社,2021.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