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融合策略
谢超群
363217 单位: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沙西中心学校
课题:《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ZJKTY23123。
【摘要】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是当今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话题,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积累的宝贵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探究意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个人对于传统文化学习与了解的程度,而且还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年轻的力量,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当前社会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需要教师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就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融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 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有机融合
【正文】结合当今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来看,语文与道德法治学科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的为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支撑。在语文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传统文化,教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不仅符合当前的学科教学要求,还能减少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教学资源收集的工作量。而且,由于语文学科自带的情感教育属性,加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育人功能,教师能够高质量的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等核心素养,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综合见识,也为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感。
一、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教学时,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能力,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教师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的挖掘,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开展重点教学,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开展拓展延伸,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生的深度联系,提升有机融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端午粽》就是关于端午节展开论述的一篇文章,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团团圆圆过中秋》也是以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展开设计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不同传统节日的差异以及魅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包粽子、做月饼等等,让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能够得到高效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水平。
二、创设传统文化氛围
在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的教学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视程度。小学语文教师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加强合作,并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些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核心素养提升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教师在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不同学科的教育要求,及要让学生在语文教材中探索传统文化的形式,也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材来了解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和举止。
例如,在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氛围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道德与法治教师保障不同的侧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美食》等课文,在校园中为学生传播一些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学习与探究;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干点家务活》等教学内容,创设一些丰富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减轻父母做饭时的劳动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而且还能让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实际行为中,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传播效果。
三、发挥好榜样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榜样的作用对于学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都是比较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践行,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模仿对象,并提升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鼓励家长贯彻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和家庭中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高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样家校联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教育力量,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校园、家庭合作氛围。
例如,在为学生开展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做学习的主人》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并带领学生对这些内容开展课外学习与探究,这样教师不仅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且在学生在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还能及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使用微信、钉钉等软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安静的读书环境,并和学生一起开展一些亲自学习活动。这样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四、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对于复杂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教学时,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组织与开展一些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索传统文化的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这虽然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能够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让学生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相应的乐趣,从而干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牛郎织女》、《我们当地的风俗》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校园中为学生组织与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创作竞赛活动,如校园文化建设、文艺汇演等等,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动手实践,这样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探究,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在为学生组织这些文化竞赛活动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有信心完成这些任务,并在竞赛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两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规范与法治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导向,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肖佳琦,陈妍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思辨性阅读能力培育的教学路径探寻——以《愚公移山》为例 [J]. 汉字文化, 2024, (23): 145-147.
[2]官晓庆. 核心素养下的“以美育人”跨学科应用研究——以《向海图强》福建船政文化画本为例 [J]. 试题与研究, 2024, (34): 120-122.
[3]霍锦英. 以任务驱动增强小学语文活动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J]. 天津教育, 2024, (34):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