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学术感、学术能力、学术能力连续体概念厘定
王朋亮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笔者从专业知识的构建、专业技能的提升及科研方法的应用上对学术、学术感、学术能力概念的厘定展开了探讨,且综合社会语言学中言语类别连续体和二语习得中中介语风格连续体对学术能力连续体概念的厘定展开了探讨。与此同时,对学术论文中封面、摘要、关键词前置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研究设计、结果与讨论、结论等主体部分及附录、致谢后置部分提出了序列性建议。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实践、反思”多次迭代循环进程中探究学术前沿,启迪科研人生。融合多学科学术理论与方法,坚持中国视角,为学术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坚持全球视域,为学术共同体的繁荣服务世界需要。
关键词: 学术; 学术感; 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连续体; 学术论文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关于学术,不同学者尝试从各种角度进行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综而观之,主要有知识观、离散观及综合观。知识观即学术本身为知识。离散观即我国传统意义上一些学者尝试将学与术分别阐释,“学”指学问,“术”指能力。综合观即与离散观相对立,也就是说将“学”的知识性与“术”的实践性相结合。笔者认为:学术主要涉及到理论与研究方法范畴,为知识、能力、方法的统一,是学习者借助一定方法对自然与社会现象进行探索研究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学术主体,即研究者与外部环境、学术客体之间等互动达成共识的结果。具体而言:首先包括系统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等,学习者通过认知建构此类知识;其次学术也包括对理论专业知识的思辨、归纳、概括、创新、应用等能力;再次学术还包括研究方法,即相关学术研究理念、学术规范等。
学术感是指学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所谓学术感主要是研究者对学术的敏锐感和反应,是一种内化了的学术能力。为学习者(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知识、策略知识等)感觉(对语言文字形式和意义的感知领悟)和情感(例如美感和意蕴等)的有机融合,就具体表现来说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构建、专业技能的提升及科研方法的应用上。
能力是在完成某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学术能力的界定相对不太一致,因为对学术的不同理解往往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科研能力是学术能力的主要内核,但是两者之间是从属关系,并非等同关系。从学术知识能力方法的统一观点出发,学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认知建构能力,应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以及对学术规范的运用能力等。鉴于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能力的界定。一方面、就语言学习角度而言,学术能力是语言认知习得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通过学习获得语言能力的一种能力;另一方面、学术研究能力主要表现在熟悉学术规范、掌握科研方法及追求学术创新等方面,具体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术能力连续体主要源于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风格连续体和社会语言学中的言语类别连续体。学术能力强与弱的学生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在外在环境与个体认知情感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变化的。一个人的自身的学术能力也是可以变化的,其强弱会随着学历的提升,知识和实践的积累而进行不断的变化(戴炜栋,王雪梅 2006)。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探索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规律,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提升科学研究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价值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论文则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有效手段和主要工具。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媒介,也是各领域研究人员交流学术成果,相互沟通的平台。优秀的论文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结晶,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能够深化对科学的认识。研究者在从事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专业领域的知识,还应掌握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撰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表述清晰、格式规范的论文(姜秋霞 2010)。所以在学术论文中封面、摘要、关键词前置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研究设计、结果与讨论、结论等主体部分及附录、致谢后置部分,尤其是研究设计方面要做到符合学术论文规范且具有前沿性。
综上所述,笔者从专业知识的构建、专业技能的提升及科研方法的应用上对学术、学术感、学术能力概念的厘定展开了探讨,且综合社会语言学中言语类别连续体和二语习得中中介语风格连续体对学术能力连续体概念的厘定展开了探讨。与此同时,对学术论文中封面、摘要、关键词前置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研究设计、结果与讨论、结论等主体部分及附录、致谢后置部分提出了序列性建议。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实践、反思”多次迭代循环进程中探究学术前沿,启迪科研人生。融合多学科学术理论与方法,坚持中国视角,为学术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坚持全球视域,为学术共同体的繁荣服务世界需要。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 外语界,2006,(4):10.
[2] 姜秋霞.学术论文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协作与规范[M]. 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朋亮(1983.1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