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与实践
蔡玫玫
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广东省汕头市,515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化传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与实践路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不仅作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还塑造价值观,激发创新。文章通过分析,探讨了文化传承如何在中职教育中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文化传承;中职教育;语文教学;课程整合
引言:
《中职语文课标(2022年版)》已进入实施阶段,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参与"备受关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传统文化概念不清、内容含混、传承途径不明等问题。本文立足哲学视角及学科特点定位传统文化内涵,包括中国文化精神、古典诗文的美学观及古代文学家的创新精神,对文化传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与实践展开了探究,以实现育人目标。
1、文化传承概述
文化传承,作为一个多维度的社会文化现象,涵盖了知识、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文化元素的持续性传递与发展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一代代的传递,确保文化特征与精神价值不断得到复兴与创新,从而使文化能够持续存在并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文化传承的首要功能是保存文化记忆。文化记忆包含历史事件、传统习俗、语言文字等,是民族身份和社会结构的基石。借助故事、仪式与教育等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文化记忆得以跨越时空,让不同时代的人们得以对自身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春节既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承载着传承民族节日文化的使命。同时,文化传承在适应与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遭遇了空前的挑战与新的发展契机。文化传承不是单纯的过去文化形式的复制,而是需要在保留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与适应,以确保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契合。这种动态的传承方式使文化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如中国茶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融合与创新展示了其适应性和活力。
2、文化传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角色
2.1文化桥梁者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纽带者”,源于其所蕴含的丰厚文明底蕴与强大凝聚力。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往往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较为浅显,而文化传承能帮助他们回溯民族记忆,汲取文明智慧,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由于中职阶段侧重技能与实践,学生更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对传统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基本尊重,继而将这些文化精髓内化为人格素养。这种纽带作用不仅维系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文化脉络,也使他们在面临世界潮流时拥有更坚实的文化根基与自信。正因为它具备跨时空的沟通能力,文化传承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成为重要的联系载体。这种独特属性使学生在多元价值冲击下,仍能坚守本民族的精神家园,并保持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独到洞见。
2.2价值观塑造者
在中职语文教学语境中,文化传承能够担任“价值观指引者”,主要基于其中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人格理想与社会规范深度嵌入了民族集体记忆。中职学生大多面临就业与升学的双重压力,然而在快速更迭的社会环境里,他们仍需一种道德信念及文化取向的稳定支撑。传统文化典籍中蕴含的公义、诚实、仁爱等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行为判断与情感寄托的基准点,使他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有机会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面前审慎甄别、恪守本真。也正因其凝聚并流传这些核心价值,文化传承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形成对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有力指引。由于这些价值信念已深度镌刻于文化血脉,故文化传承得以在中职阶段激发学生内在的责任感与道德感,使其更加稳健地应对成长挑战。
2.3创新激发者
在中职语文教学领域,文化传承同时担当“审美启迪者”的角色,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艺术美感与语言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与生活的审美兴趣。语文课本中常见的诗词散文,不仅呈现出语言的多重意境,也传递出深邃的情感与人生体验。对中职学生而言,这种美学体验与审美敏感度的培养具有非凡意义,有助于他们在更高层次上感知世界,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判断。由于中职教学普遍注重实用性,学生往往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忽视对艺术审美与人文情怀的关注。文化传承恰恰将这些被忽略的审美因子带回到教育视野,使学生在语言与文学的熏染下逐渐建立对美的领悟与追求。也正因为这些文化元素能够打动人心并延续情感表达,文化传承才在审美教育中展现出重要的导向作用。
3、文化传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3.1 课程内容整合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化传承的首要步骤是课程内容的全面整合。这种整合要求教材不仅反映传统文化的深度,还要与现代教育需求相结合,形成一个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教学体系。建议将经典文学作品与历史文献作为教学的基础内容,如《毛泽东词两首》、《报任安书》等传统作品,不仅因其文学价值而选择,也因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历史信息。同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电子书籍、在线课程及互动软件,使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更加生动且易于学生接受。此外,课程内容的整合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将《西厢记》等古典戏剧脚本转化为舞台表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与合作能力。此类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深层意义的理解。
3.2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中职语文教育中实现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理论教授和书面考核,而创新教学方法则更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可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在项目式学习法的指导下,学生可围绕特定的文化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如对历史事件或传统节日的深入挖掘。该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相关历史资讯,且能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另外,教师还可运用翻转课堂策略,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的文化视频或资料,课堂上通过讨论等活动,深化对知识的了解。这种方法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求知路上表现出更强烈的自主探索精神。再者,还可在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与论辩,此举既可锻炼他们的思维分析技能,亦可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解读。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红楼梦》中的家族伦理与现代家庭价值观的关系。
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实践彰显了它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位置。未来,中职教育需不断对文化传承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更多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而且能够为社会的文化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懈的研究,最终中职语文教育能够高效实现教育宗旨,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内容建构与策略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9):51-55.
[2]蒋玉艳.“互联网+”助推中职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承[J].中国新通信,2024,26(06):152-154.
[3]吴慧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职语文2课程思政说课[J].汉字文化,2023,(S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