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物教学中贯穿性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林嘉敏

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523960

摘要:本研究聚焦初中生物教学,深入探讨贯穿性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应用。通过分析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及实践素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阐述如何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多样化情境,并详细介绍实施流程与策略。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创新思路,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养成科学探索精神。

关键词:初中生物;贯穿性情境教学;教学模式构建;科学思维培养

一、引言

作为基础科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级中学阶段生物学课程,承担着启迪学生对生命科学认知、培育其生物学素养的关键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有效激发其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在此背景下,贯穿性情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学生主动求知的大门,将生物知识巧妙地融入到生动、连贯的情境之中,使得学习过程既充满趣味又充满挑战,符合初中生好奇、好动、渴望探索的身心特点,为生物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贯穿性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剖析

贯穿性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创设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贯穿整节或整个单元课程的情境。这些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热点生物问题或趣味生物故事为蓝本,将抽象生物知识具象化,例如以校园生态系统构建情境贯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章节学习,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知识生成过程。

(二)特点探究

连贯性强:情境依教学进程层层递进,从知识导入、讲解到巩固拓展,如同一条线索串联起零散知识点,例如从热带雨林生态探秘引入生物多样性,再深入探讨物种保护,环环相扣。

趣味性浓:融入新奇元素,例如模拟生物进化历程小游戏、生物侦探解密濒危物种消失原因等情境,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燃学习激情。

贴近生活:以家庭绿植养护探讨植物生长、社区生态调查了解生态平衡等生活情境,拉近知识与学生距离,提升知识实用性感知。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构建的原则与策略

(一)构建原则

坚持科学性原则:情境创设必须精准贴合生物学原理,无论是细胞结构微观情境模拟抑或是遗传规律案例设定,均需确保知识呈现的准确性,为学生构建正确知识框架。

遵循适度性原则:情境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导致学生感到“无味”,也不能复杂到使学生“望而却步”。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以简易家庭水培蔬菜实验情境辅助,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

贯彻启发性原则:情境中蕴含问题启发,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如在“动物行为”学习中,创设动物迁徙路线规划情境,引发学生思索行为背后生态因素,培养其思维能力。

(二)构建策略

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如食品保鲜中的微生物问题、宠物饲养涉及的动物生理知识,转化为课堂情境,让学生感受生物无处不在。

积极融合热点话题:引入基因编辑、全球疫情下的病毒防控等前沿热点,如以新冠疫苗研发情境助力免疫学知识理解,拓宽学生科学视野,激发其探索前沿科学的热情。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动画展示细胞分裂、VR体验生物栖息地实景等,将抽象微观或宏大生态情境可视化,增强情境感染力与吸引力。

四、贯穿性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一)情境导入

本研究以新颖且与新知识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作为课程的开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好奇心。例如,通过展示“神秘海底发光生物”的短视频,开启“生物的发光现象与适应意义”的教学活动,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对后续知识内容的期待。

(二)知识融入

随着教学情境的推进,本研究自然且流畅地融入了相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讲解。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情境中畅游时,适时地讲解了湿地动植物的特点、物质循环等知识点,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考察之中,轻松掌握课程的重难点。

(三)互动探究

本研究设置了情境任务,并组织了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互动环节。例如,在“酶的特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了不同环境下酶催化反应的情境,分组探究了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实践能力。

(四)总结升华

在课程的尾声阶段,本研究依托教学情境回顾了知识脉络,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至生活应用和社会议题层面。例如,在完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境课程后,探讨了校园垃圾分类的优化方案,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五、实施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一)实施效果评估

在对知识掌握的评估方面,通过与传统教学班级的对比,我们采用了课堂测验、单元考试等多种考查方式,来衡量学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深度。研究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知识得分率上会有显著的提升,这表明情境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于兴趣激发的评估,我们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课后主动探索生物知识的行为频次作为主要指标。例如,学生参与生物社团的活跃度、查阅科普资料的频率等都有所增加,这些行为的变化表明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情。

在能力培养方面,我们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设计、问题解决等课堂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成长。在一些生物模型制作竞赛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更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进一步证明了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二)优化建议

为了持续提升情境教学的效果,我们建议定期更新情境素材。紧跟生物科研的新成果以及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及时替换那些已经陈旧的情境素材,例如引入人造肉技术来探讨细胞培养的原理,以此来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精准地分层,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为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设计能够帮助他们夯实基础的情境,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供能够拓展和深化知识的情境,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强化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技术、心理学知识,提升他们在情境设计和课堂管理方面的能力,确保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更加高效地实施。

六、结论

初中生物教学中贯穿性情境教学模式以其独特魅力革新传统课堂。从情境精心构建、科学实施到效果评估优化,全方位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态,助力学生在生物知识海洋畅游,培养科学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持续推广与完善该模式,将为初中生物教育质量提升开拓广阔前景,让生命科学在学生心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何惠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情境创设[J].亚太教育,2024,(18):53-55.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18.018.

[2]蓝永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亚太教育,2024,(17):93-96.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17.029.

[3]陈舒.初中生物课堂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4,(16):135-138.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16.041.